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种养殖
特种养殖

种公鸡的饲养

发布时间:2014-06-19

 

  1、种公鸡的饲养

  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性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角的健壮公鸡。

  2、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

  公母分开饲养(1~20周)

  0~6周的饲养管理在这一阶段为了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胫而采用自由采食,不能限制它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以后腿胫的生长速度就很缓慢了。育雏料要求粗蛋白18%、能量11.7MJ/kg。1日龄剪冠断趾,7~8日龄断喙,公鸡的喙要比母鸡留的长,烧掉喙尖即可,如果断喙过多会影响交配能力。断喙前后3天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防止鸡群应激和喙部流血;料槽上料应适当增加,防止因断喙疼痛而影响采食;鸡群密度适当,槽位充足,以免强弱采食不均,鸡群均匀度差,弱小公鸡太多。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关灯1~2次,每次5~10分钟,让鸡适应黑暗的环境;4~9日龄光照22小时,8日龄后每天递减半小时,过渡到自然光照,以提高鸡群的采食量,充分发挥鸡群早期生长优势。4周龄时抽测体重,要求均匀度85%,公鸡体重达到同批日龄母鸡体重的1.5倍。均匀度差的鸡群按体重分群,小鸡群增料10%~20%,5~6周龄时对公鸡进行选种,淘汰体重过小、毛色杂、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的公鸡,留种公鸡、母鸡比例(15~17)∶100。在选种之前不实施限饲,否则会降低日后商品化肉鸡的生长性能。

  27~20周种公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特点,采用四三法限饲,使胸部过多的肌肉减少,龙骨抬高,促进腿部的发育,降低体内脂肪。改用育成鸡料,粗蛋白含量15%,能量11.63MJ/kg,使体重恢复到标准或高于标准范围10%以内。若限饲过度,造成公鸡体重太轻,增重不足,会影响公鸡生殖器官的发育。种公鸡性成熟要比母鸡性成熟稍早,在此期间公鸡舍光照比母鸡舍光照多2小时/日,否则混群后未性成熟的公鸡会受到性成熟母鸡的攻击,而出现公鸡终身受精率低下的现象。19周龄对公鸡群进行一次选育,选择鸡冠红润、眼睛明亮有神、羽毛有光泽、行动灵活、腿部修长有力、龙骨与地面呈45角、胸部平坦、体重是母鸡1.4倍左右的健壮公鸡,选留比例(12~13)∶100。在第20周龄时混饲,先把公鸡转入鸡舍再转入母鸡群。

  公鸡混养分隔饲喂(21~66周)

  种公鸡配种前期饲养管理(21~45周)21周龄开始公母混养分饲,这一阶段管理要点是确保稳定增重、肥瘦适中、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鸡群全群称重,按体重的大、中、小分群,饲养时注意保持各鸡群的均匀度。混养后在自动喂料机食槽上加装鸡栅,供母鸡采食,使头部较大的公鸡不能采食母鸡料,公鸡的料桶高45~50cm,使母鸡吃不到公鸡料。

  公鸡增重在23~25周龄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睾丸和性器官在30周龄时发育成熟,因此各周龄体重应在饲养标准的范围内。体重太轻、营养不良,影响精液品质;体重过重,会使公鸡性欲下降,脚趾变形,不能正常交配,而且交配时会损伤母鸡。

  种公鸡配种后期饲养管理(46~66周)在28~30周时,种公鸡的睾丸充分发育,这时受精率达到一个高峰;45周左右,睾丸开始衰退变小,精子活力降低,精液品质下降,受精率下降。受精率下降的速度与公鸡的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条件好坏有关,在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种公鸡饲养品质,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在种公鸡料中每吨饲料添加蛋氨酸100g、赖氨酸100g、多种维生素150g、氯化胆碱200g。有条件的鸡场还可以添加胡萝卜,以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及时淘汰体重过重、脚趾变形、趾瘤、跛行的公鸡。及时补充后备公鸡,补充的后备公鸡应占公鸡总数的1/3,后备公鸡与老龄公鸡相差20~25周龄为宜。补充后备公鸡工作一般晚上进行,补充后的公母比例保持在(12~13)∶100。

  综上所述,了解种公鸡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种公鸡的遗传潜力,才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充分发挥种鸡群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