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种养殖
特种养殖

细算“1120”竹鼠养殖模式经济账

发布时间:2013-06-08

 

         随着近年来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收割机数量增长迅速,跨区作业的收益有所下降。“现在跨区收割小麦的钱越来越难赚了,机器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近日,有着数年跨区作业经验的莱西农机手葛先生说,“农机跨省作业,人力成本大,而且现在油价不断上涨,油耗成本的支出也越来越多,如果像原来那样进行无目的的跨区机收很可能得不偿失。”那么如何做,才能保证农机手的收益呢?提前签订订单保增收为了使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手作业面积更有保证,作业合同化应运而生。莱西市通过加强农机手技术培训、成立农机合作社、提前预约签订单等方式,帮助农机手订单作业促创收。莱西市店埠镇的农机手左先生说,因为这两年他们这些出去进行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普遍感觉钱越来越难赚,于是在莱西市农机局的组织下,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采用集团化作业,各种信息相互之间共享,在作业路线、作业区域等方面更加有的放矢。据左先生介绍,从去年开始,在莱西市农机局的指导下,他们农机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着提前跟跨区作业区域签订作业合同,确保作业面积和作业收入,“我们签订订单的时候,规定的作业价格是当时当地市场价格的九成,同时又保证收割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这些举措吸引了当地大批的农业合作社与我们合作社签订了合同。”左先生说,通过签订合同,使得需要他们收割的地块相对集中,收割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打好前站方便农机手作业据莱西市农机监理服务站站长陈强介绍,今年他们提前准备,从4月份就开始筹备跨区作业的相关事项。

         为了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效率,今年农机局在稳固原有的跨区作业市场的基础上,从5月初就开始派人去河南、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区进行实地考察,为方便农机手就近进行农机维护以及寻找小麦作业区域,他们联系当地的农机部门,签订了30余份合作协议,同时根据各地小麦成熟情况,分配了跨区作业机械的数量、主要作业区域以及作业路线,为参加跨区域作业的莱西农机手们更快更多地创收铺平了道路。用心培养老客户做起“回头麦客”临近“三夏”,胶州市青岛胶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宗杰并没有随着跨区作业的队伍南下作业,而是在家异地遥控着远在安徽、河南收割的农机社员们。6月3日,笔者和他交谈时,不时有电话打进来,他一直忙个不停地接着,回话大多是:“老哥你放心,社员现在已经在路上了,你家的麦子这几天就能收割。”去年夏天,在安徽郭阳县的插花镇、泉阳镇做完最后一家“订单”生意,刘宗杰就和“东家”交换了电话号码,并且约定,今年的麦子还是由他继续来收。因为2个乡镇的种植面积近万亩,订单数额大,因此今年3月份,刘宗杰就和当地的镇政府签订了收割协议。对于机收,有着近七八年跨区作业经验的老刘,如今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当别人只承揽大面积田块时,他是大小不拒;当别人割完麦子就走时,他是与农民拉拉家常留下联系方式;当别人不管田地里有没有落下的麦穗赶赴下一麦地时,他是仔细检查有无遗漏,尽可能减少农民的损失率。他在收割时的做法,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大家记住了他。经过几年,他累积的很“铁”的客户越来越多,他总是做到心中有数,掐算准客户的收割时间,做到收割机准时到场,不耽误农民抢收。“老客户维护很重要,现在赚的都是老客户的钱。”他告诉笔者。惦记他的农民越来越多,一到麦收季节,他的预约电话就响个不停。“至于收入嘛,今年肯定要比去年强。去年跨区作业赚钱的农机手不多,今年愿意出去的农机手就少了。我们社员还是照常出去,反而能多赚些。”老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