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处理好养鸡过程中的四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0-03-09

 

近些年来,广大养殖户在养鸡的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但在饲养管理中仍旧存在一些陈旧的观念,对在养鸡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不能给予很合理的处理,鉴于此,笔者已解释几个关键词的形式为读者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以供参考。
1 饲养管理问题
1.1 鸡场环境控制 鸡场环境及周边的兽医防疫条件的好坏是影响鸡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鸡场应远离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远离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远离重工业区和化工厂,以防止不良环境对鸡体本身造成的污染等;鸡场应具备良好的水源、电源、交通等条件,如鸡场应将生产区、行政管理区和职工生活区严格分开。另外,由于鸡舍内的气体和水汽中夹杂着饲料粉尘和微粒,一旦鸡舍中发生了疫情,病原菌常常附着在微小颗粒中而被携带出来,威胁着相邻鸡舍的鸡群。因此,为防止鸡舍排出的粉尘和微粒进入相邻的鸡舍,要求鸡舍的间距至少要达到鸡舍高度的5倍。
1.2 温度管理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不强,所以对温度要求较高。出生后3 d可将温度保持在33~35 ℃,以后每周温度下降3 ℃,直至与室温相同时停止供暖。育雏舍内应在不同位置悬挂数支温度计,但要注意温度计的读数受距离热源远近的影响以及受温度计本身精确度的影响(曾发现同一批购买的温度计同时使用时,最高与最低读数相差6 ℃,建议购买正规厂家质量好的产品)。要学会“看雏给温”,根据鸡群的状态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当温度适宜时雏鸡分布均匀、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温度过低雏鸡表现聚堆、鸣叫;温度过高雏鸡表现远离热源、张口喘吸。成年鸡生活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1 ℃,一般说来18~24 ℃都比较适宜,但温度最低不要低于13 ℃,最高不要高于30 ℃。要尽量减少日夜温差变化,当有寒流袭来时,应提前关闭门窗保暖,否则,容易引发呼吸道病的发生。
1.3 湿度管理 刚出壳的雏鸡含水易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可以通过鸡舍地面洒水等措施增加鸡舍的湿度,雏鸡入场后首先要供给温和的清洁饮水,以防止脱水。育雏前2周内,湿度应保持65%~70%,以后则保持在55%~60%。湿度过小会造成灰尘飘浮,易引发鸡呼吸道疾病。
1.4 重视鸡群的均匀度和体重 对蛋鸡和种鸡来说均匀度和体重的控制尤其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开产后蛋重、产蛋高峰及产蛋高峰的维持时间。一般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如果鸡体还没长成就被催促开产,导致采食的饲料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营养需要,结果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躯体瘦弱,蛋重增长缓慢,脱肛和被啄肛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体质差,缺乏维持长期高产的体力,从而一般产蛋高峰时间不长。另外,由于在产蛋期鸡体负担沉重,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使产蛋率不稳定或突然下降。体重大的鸡,容易提前开产,一般过肥的鸡产蛋周期不会持久,还容易发生脱肛。在育雏、育成期要坚持定期称重和计算均匀度,并与饲养手册对照,如有差距及时对鸡群进行调整。如果体重偏低,肉种鸡可用增加饲喂料量的方法,调整体重的增长;而蛋鸡如果体重偏低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夜间开灯补饲,延长育雏料的饲喂时间,或者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及蛋白质含量等方法。
1.5 病死鸡的处理 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挑出鸡群中的病鸡、假产鸡、停产鸡和低产鸡,对没有治疗价值的鸡应及时淘汰。重视病死鸡的处理,决不允许场内人员将病鸡吃掉,因为病死鸡带有大量病原体,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疫病扩散。死鸡的处理方法有坑埋法、堆肥法及焚烧法等。建议采用焚烧法,焚烧法的优点是灭菌彻底,不会污染地下水。不要不加处理就喂狗、喂猪或出售,因为这样容易引起疾病的扩散,往往得不偿失。
2 消毒问题
2.1 消毒 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从直观上看不出效益,有人认为消毒浪费人力物力,而不重视这项工作,这是错误的。养鸡场应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建立高效的消毒程序,加强自身的消毒观念。消毒制度不是做样子给外人看的,不能“外严内松”,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消毒防疫制度。
2.2 消毒剂的选择 要选择杀菌力强、不会对人员和鸡体造成伤害且不会在禽体内或蛋内蓄积的高效安全的消毒剂。不同种类消毒剂要交叉使用,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以免菌体产生抗药性。常用消毒剂有季氨盐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有机氯化合物消毒剂、氧化型消毒剂和醛类消毒剂等。每一种消毒剂都有一定的消毒范围和使用特点。例如,有机氯化合物消毒剂适宜在酸性环境中使用;醛类消毒剂适宜在碱性环境中使用;季氨盐类消毒剂作用迅速、奏效快、性能稳定,还有低腐蚀、低刺激性、低毒等特点,受有机物及外界条件影响较小,缺点是对某些病毒、芽孢消毒效果不佳;碘类消毒剂高效、低毒、广谱,对各种细菌、病毒、芽孢以及真菌具有快速杀灭作用,缺点是易受碱性物质影响,日光也难加速碘的分解;因此在环境消毒时受限制;氧化型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对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真菌、病毒都有高效的杀灭作用,但是它使用成本高、极不稳定、易分解、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酚类消毒剂有苯酚、来苏儿等,对细菌繁殖体、真菌、亲脂性病毒都有杀灭作用,但对细菌芽孢和亲水性病毒无作用或作用很小,其消毒效果受有机物的影响较大,且气味恶臭,对畜禽和工作人员有害。
3 使用药物合理问题
3.1 按疗程用药 一般抗菌药1个疗程为3~5 d,在整个疗程中必须连续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反而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常见的用药错误有2种:一种是如果使用1 d不见明显效果,则立即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这样做容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另一种是如果使用1~2 d见效了就不继续投药,表面上看节省了药费支出,但由于没有完成1个疗程,病菌还没有被完全消灭,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复发,带来更大的损失。
3.2 预防用药 许多人防病意识很差,只有在鸡群发病时才使用药物治疗,认为药品是用来治疗的,而忽视了预防作用,殊不知“防重于治”是畜禽疫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疫病发生前提前用药物预防,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肉仔鸡的饲养及育雏时尤其重要。
3.3 不要随便混用、滥用药物 有人认为,多种药物混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的盲目加大剂量,并长期使用。实际上有些药物相互之间有颉抗作用,如果混用会降低疗效,甚至会产生毒性作用。如果盐霉素与支原净同时使用可导致鸡的瘫痪;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如果剂量太大,疗程太长,也会引起中毒。同时,还应注意有些药物虽然商品名不同,但有效成分相同或者是同一类药品,如果同时使用就会造成用药剂量过大;另外有些药物会影响产蛋率,如磺胺类药物、某些抗球虫药及红霉素等。所以,产蛋鸡用药时更要慎重,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以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3.4 注意药品的质量 选购药品时不要只图药品名称新而不注意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含量,许多所谓“新”药仅仅是改头换面用了一个新的商品名称而已,其有效成分往往只是很普通的药物。有人买药时只考虑价格,而不考虑有效成分含量,实际上10瓶1%含量的药品与1瓶10%含量的药品是一样的,表面上看1%含量的药品价格便宜,折算成有效成分来看它的价格反而更高。
4 免疫与免疫监测问题
4.1 免疫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由于目前尚无治疗病毒病的有效药物,如果鸡群没有进行免疫是很危险的,一旦发病,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必须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疾病发生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用有效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虽然能使鸡群对某些疾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但并不是接种疫苗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万无一失了。由于疫苗的保护力并不是100%,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也存在个体差异并与鸡群的健康状况直接相关,抗体效价也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另外,即使是免疫鸡群,如果有毒力强的病原体侵入,也有可能引起鸡群发病。
4.2 疫苗的保管与使用 常用疫苗主要分灭活苗与冻干苗两种。灭活苗也叫油苗,要保存在2~7 ℃环境中,不能冷冻。冻干苗是活苗,能在机体内增殖,进口冻干疫苗一般要保存在2~7 ℃环境中,国产冻干疫苗一般要冷冻保存。疫苗在运输过程中要放在加有冰块的保温箱内,并尽量减少运输时间。疫苗在使用前应仔细查看疫苗名称、批号、有效期及生产厂家等,开启疫苗瓶时要注意疫苗有无破损、瓶内是否真空,发现有问题的疫苗决不能使用。
4.3 免疫方法 常用的免疫方法有点眼、滴鼻、饮水、喷雾、刺种、皮下和肌肉注射。疫苗应该使用无菌、冷的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点眼瓶使用前每个都要进行实测,测出1 ml能滴几滴,算出1瓶疫苗的加水量。油苗应皮下或肌肉注射,法氏囊疫苗应饮水免疫,鸡痘疫苗应刺种免疫,球虫疫苗应拌料或加入饮水中免疫,病毒性关节炎疫苗应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用过的疫苗瓶要妥善处理(消毒、焚烧、深埋)。
4.4 免疫监测 加强鸡群的抗体监测,尤其要重视新城疫的免疫及抗体监测,新城疫防制好坏是关系到养鸡成败的关键,现在虽然各鸡场都很重视新城疫的免疫,但非典型新城疫仍然是养鸡的大敌,而且成为许多其他疾病的潜在诱因。例如,新城疫免疫不好,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等。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抗体监测,掌握鸡群的抗体水平、消长规律,并检验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