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牛羊
牛羊

几种奶牛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09-09-21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现阶段我国奶牛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随着奶牛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业主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等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奶牛饲料添加剂对于提高产奶量、改善乳成分和减少产奶应激等具有明显作用必将会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将目前奶牛生产中应用效果较好的饲料添加剂介绍如下。

矿物质类饲料添加剂

在奶牛饲料矿物质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可参考NRC(2001)奶牛营养物质需要量加以确定并添加到奶牛饲料中。

硫硫元素能促使反刍动物瘤胃内纤毛虫加速繁殖,积极参与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及氧化过程,还可参与有害的酚化合物形成苯硫酸而起到解毒的作用,促进含硫氨基酸的合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用于奶牛,可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蛋白和乳脂含量。研究者在奶牛精料中添加0.8%的硫酸钠,40天后,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每天产奶量增加1.07千克(P<0.05),提高幅度为7.1%。

有机铬铬作为葡萄糖耐受因子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促进胰岛素与细胞受体结合,加强胰岛素的活动和作用,刺激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此外,铬在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核酸结构必需的营养物质。研究报道,初产奶牛日粮中补充百万分之0.5的螯合铬,可增加采食量,提高产奶量7%~10%,同时乳品质也得到改善。研究者在6月下旬至8月初的高温季节,给奶牛补充吡啶羧酸铬,可使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平均比对照组增加2.44千克,提高了16.15%,且有利于缓解热应激。

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

脂溶性维生素(A、D、E、K)是在奶牛饲料中必须添加的,但在高产奶牛中,烟酸、胆碱和硫胺素等的合成量可能不足,需要考虑补加。

烟酸烟酸在泌乳早期能改善能量平衡,提高干物质进食量,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提高乳蛋白产量,维持瘤胃内适宜的挥发性脂肪酸之间的比例并通过调节脂肪的代谢,减轻奶牛泌乳早期能量应激及预防酮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繁殖性能。国外研究表明,添加烟酸能使产奶量提高2.3%~11.7%,乳脂率提高2.0%~13.7%。一般在产犊前1周~2周开始添加,每头添加量为每天6克~8克,并持续到产后10周~12周,尤其对产奶量在8000千克以上的高产奶牛效果更为明显,并能减少卵巢囊肿的发生率,缩短了产后第一次的发情时间。研究者给患酮血症的奶牛每头每天添加烟酸400毫克,可提高产奶量27.4%。

生物素生物素为机体代谢中传递甲基的辅酶,可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研究发现,在泌乳期的前5个月,每天在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20毫克生物素,试验组比对照组牛的产奶量提高了4.7%,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也有所上升,提高幅度为3.45%和4.3%,并且繁殖力和蹄部健康得到改善,产犊后发情周期缩短,受胎率提高。

胆碱胆碱不仅是动物体组织的必需组成成分,也是机体重要的甲基供体。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胆碱,不但可提高生产性能,还可节省蛋氨酸和糖异生作用的前体物。研究者每天用每头2克、6克、10克三个水平的瘤胃保护性胆碱添加量饲喂泌乳奶牛,其产奶量分别提高6.75%、8.8%和10%;乳脂率分别提高4%、4.3%和6%。又在泌乳奶牛日粮中按每天每头25克添加保护性氯化胆碱,分别在两个奶牛场进行饲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平均日产奶量分别提高0.92千克和0.82千克。

瘤胃缓冲剂

反刍动物借助复杂的酸碱平衡系统,维持瘤胃pH值在5.5~7.0之间,而瘤胃pH值是奶牛保持正常的一个基本标志。在饲料中加入缓冲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瘤胃pH值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维生素、淀粉的充分利用和菌体蛋白的合成,也有助于提高采食量,增加产奶量和维持正常的乳成分。避免奶牛因代谢紊乱导致的酮症和酸中毒。生产中常用的缓冲剂有:NaHCO3、M克O等。

碳酸氢钠(小苏打)用于奶牛饲料中可调节体内的pH值,增进食欲,减缓对饲料营养成分的降解速度,加强菌体蛋白在瘤胃的合成,提高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对常年饲喂青贮料和精料偏高的高产奶牛效果更好,适宜添加量为每天每头150克。

氧化镁氧化镁是畜禽代谢的一种缓冲剂,能促进血液中乙酸盐和硬脂酸盐向乳腺的输送和提高脂蛋白酶活性,提高奶中的乳脂率,还可作为饲料的镁源,适用于反刍动物的使用。研究者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碳酸氢钠和0.8%的氧化镁,可使每头牛产奶量每天提高2.3千克,乳脂率升高0.41%。

乙酸盐

乙酸是合成牛奶乳脂肪的前体,乳中50%的脂肪酸是由乙酸合成的。日粮中添加的乙酸盐进入奶牛机体消化道后分解成乙酸根和钠离子,从而增加体内乙酸的含量,有利于牛奶中短链脂肪酸的合成,提高牛奶的乳脂率,同时乙酸盐可改善瘤胃内环境的酸碱度,给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创造了条件,促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分解、消化和吸收,提高产奶量。此外,乙酸盐具有防霉、防腐的功能,可保证饲料的品质。研究者在奶牛精料中分别添加0.1%、0.2%、0.33%的双乙酸钠,结果表明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得到提高,其中以添加0.3%组的效果最好,乳脂率提高11.2%,产奶量提高7.9%。

过瘤胃氨基酸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蛋氨酸,因为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且微生物蛋白中缺乏蛋氨酸。对氨基酸实行过瘤胃保护后,可使其避开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到达小肠后被机体吸收。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可增加瘤胃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增强产奶性能。研究者在奶牛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蛋氨酸,每头每天55克,产奶量可提高14.60%,乳脂含量和乳蛋白分别增加12.06%和11.65%。

蛋氨酸锌蛋氨酸锌是含有蛋氨酸和锌的螯合物,它具有抵制瘤胃微生物降解的作用。与氧化锌相比,蛋氨酸锌中的锌具有相似的吸收率,而且吸收后代谢率不同,以至于从尿中的排出量更低,血浆锌的下降速度更慢。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能提高产奶量,并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在生产条件下,蛋氨酸锌还具有硬化蹄面和减少蹄病的作用。蛋氨酸锌的添加量一般每头每天5克~10克,或占日粮干物质的0.03%~0.08%。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在化学性质上与蛋氨酸一样,但能抵抗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促进脂蛋白合成,改善纤维消化,提高丙酸乙酸的比例等。多数研究结果认为: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虽然对提高产奶量的效果不明显,但能够增加乳脂率和提高校正奶的产量。在奶牛产奶平均水平高于每天23千克,粮精料水平高于50%,日粮蛋白质水平低于15%的情况下,每头奶牛添加量每天20克~30克或占日粮干物质0.15%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莫能菌素

莫能菌素可抑制瘤胃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降低瘤胃中乙酸、丁酸、甲烷的产生量,而增加丙酸的含量和比例,抑制乳酸的产生,提高瘤胃的pH值,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在瘤胃的降解,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改变瘤胃充满度和瘤胃食糜外流速度,减少甲烷和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在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可以明显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研究报道,连续65天给奶牛精料补充料中每千克添加30毫克的瘤胃素,可使每头奶牛每天增产0.9千克,乳脂肪增加120克,乳脂率提高0.4%,乳蛋白无异常。

研究者向2胎次~4胎次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每千克添加20毫克瘤胃素,40天试验结果表明,瘤胃素可使试验牛平均每头每天增产2.15千克。

酶制剂

酶制剂可破坏植物饲料的细胞壁,使营养物质释放出来,提高营养成分,尤其是粗纤维的利用率。

此外,酶制剂还可消除抗营养因子。上世纪末,美国学者通过糖基化方法制成了瘤胃中稳定的纤维素酶制剂,使外源纤维素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使用成为可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瘤胃稳定的酶制剂使干物质和六碳糖的活体外消化率提高,挥发酸产生量增加。经产奶牛每天调喂15克瘤胃稳定纤维素酶使产奶量提高7%~14%,乳蛋白含量没有改变,但乳脂率略有下降。研究者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2%的复合酶制剂,结果产奶量提高了1.3%~1.72%,乳脂率提高了3.28%,差异显著(P<0.05)。

酵母培养物

酵母培养物作用机制主要是维持稳定的瘤胃pH值,刺激瘤胃纤维消化,提高挥发酸的产量,有利于物质进食量提高。还可以改变挥发酸比例,使瘤胃乙酸与丙酸比例下降,这有利于产奶量的提高。在产奶初期每头每天添加15克~115克,有助于防止进食量的下降和提高产奶量。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是目前国内外制备酵母培养物的常用菌种。研究者用米曲霉、酵母菌添加于精饲料中,每头奶牛每天为10克,结果乳脂率从3.07%提高到3.14%。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啤酒酵母培养物,结果表明,产奶量提高18%~20%,乳脂率提高18%~23%。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奶牛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产奶量1千克~15千克,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脲酶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是目前奶牛饲料调控剂中一种比较理想的非营养性的添加剂。它主要能抑制瘤胃内微生物脲酶的活性,降低瘤胃中氨的浓度,而且可使氨的释放速度保持平稳,有利于控制尿素的分解速度,避免反刍动物氨中毒,从而提高饲料中纤维素的利用率和家畜对蛋白质及尿素的利用。研究报道,在奶牛日粮中每千克添加25毫克的脲酶抑制剂,可使瘤胃中尿素分解速度降低56%,粗蛋白利用率提高16.7%,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增加25%,产奶量提高16.7%,环境中氨的释放量减少51.4%。

二氢吡啶

二氢吡啶是一种抗氧化稳定剂和家畜促生长剂,具有天然抗氧化维生素E类似的作用,研究者在奶牛日粮中每千克添加50毫克二氢吡啶,可使牛第1、2、3泌乳月的产奶量分别提高26.8%、46.4%和28.6%。研究报道,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二氢吡啶(干奶期每头每天2克,泌乳期每头每天2.5克),每头奶牛产奶量每天增加4.50千克。

脂肪酸钙

添加的脂肪不以任何形式保护,就可被反刍动物瘤胃破坏,妨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纤维素消化率。因此,采用脂肪酸与钙盐结合的保护油脂———脂肪酸钙。由于长链脂肪酸易形成不溶性物质而不能被充分利用。脂肪酸钙主要作用为:增加奶产量,改善奶品质延长泌乳高峰,减少热应激。脂肪酸钙稍有异味,饲喂时必须同其他饲料混合,保持5天~7天的过渡期即可。

异构酸

异构酸包括异丁酸、异戊酸和2-甲基丁酸,为瘤胃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所必需。瘤胃发酵过程产生的异构酸量可能不足,所以,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异构酸能提高瘤胃中包括纤维分解菌在内的微生物数量,改善氮沉积量,提高纤维消化率,进而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有报道指出,给奶牛添加每天85克异构酸,可以提高产奶量2.7千克。在产犊前2周至产后225天期间内,添加异构酸效果较好。但在青年母牛日粮中添加异构酸,在经济上未必划算。国外资料报道,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异位酸可使奶牛泌乳期的产奶量平均每天增加0.5千克~2.3千克,泌乳初期的产奶量提高10.6%,乳脂率提高0.05%。异位酸的推荐用量:产奶前2周为每天每头45克;产奶后为每天每头86克。

阴离子盐

产乳热在奶牛饲养中普遍存在。防治产乳热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根据阴阳离子平衡原理,在产前给奶牛饲喂阴离子盐。添加阴离子盐(酸性)可以有效地增加血液中游离钙的浓度,从而减少低血钙的发生。即使在管理条件好、产乳热和酮病发病率低的群体,减少亚急性低血钙也可以使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从230千克增加到450千克(提高3.6%~7.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最近的试验结果表明,产前饲喂阴离子盐使奶牛产后前4个泌乳月平均产奶量提高3.8千克。阴离子盐主要包括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铝、硫酸镁和氯化钙等。阴离子盐的适口性差,通过与适口性好的酒精糟、糖蜜或热处理大豆粕等载体混合后制粒的方法,可以提高其适口性,并防止分离。生产上经常使用的配比是200克阴离子盐与454克载体混合,喂给干奶后期或产前21天的经产奶牛。阴离子盐建议添加量为每天每头2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