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炮制工艺中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是以传统的中药炮制发酵法为基础,利用微生态学的特殊性,并结合酶学工程所产生的一种中药高科技制药新工艺,在中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发挥了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产生了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较大幅度地改变了药性,降低毒副作用,产生新药效,利于吸收、改善适口性,极大地丰富充实了中药的基础理论并促进中药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为中药的发展和应用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抗生素的药物残留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中药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上具有“高效、量少、安全”等特点和优势。应用现代先进的发酵技术来发酵中药,将会成为未来中药发展的主流方向。
现代发酵中药技术是以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微生态学、发酵工程技术、生物工程学等学科,形成的一种中药制药新工艺。中药发酵要求的条件比较简单,专一性强、安全性高、成本低,发酵可使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酶对中药成分进行结构修饰,能够对一些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的氧化还原反应;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分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这些酶可以分解细胞壁中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致密结构,从而使药物活性成分得以最大程度地释放,另外这些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扩大原料的来源,减少或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在规模化养猪过程中,中药代替抗生素,在预防猪病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有效地减少了药物残留问题,并在预防猪病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等方面逐渐发挥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草药的临床效果,微生物发酵中药技术的出现,使中草药的药效提高了许多倍。研究表明,在母猪妊娠后期至断奶期间添加发酵中药,该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在产前能起到改善母猪体质、保胎的作用,在生产中使母猪顺利分娩,减少滞产和难产发生率,在产后促进母猪恢复,促进母猪断奶后发情,且效果优于未发酵中药组方。
早期断奶技术可提高母猪生产能力和圈舍利用率,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及后期胴体品质,降低母体向仔猪传播疾病的几率。但早期断奶技术会产生断奶应激反应,断奶仔猪腹泻死亡率高,即使治愈也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抗生素可缓解仔猪断奶造成的应激反应,但是由于耐药性及食品安全等原因,人们一直寻求抗生素替代品。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1.0%的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料重比,有效降低腹泻率,总体效果优于未发酵绞股蓝微粉。另外绞股蓝微粉发酵物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且显著优于未发酵绞股蓝微粉。
中草药加入有益微生物经发酵制成的生物制剂,通过调整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和激发动物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少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以达到提高养殖效益,提高食品安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表明,绞股蓝微粉发酵物能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育肥猪腹泻率,有效改善育肥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促进猪的健康生长,优于未发酵绞股蓝微粉。乳酸菌对提高猪的消化与营养、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改善肠道环境等均具有有利影响,同时中草药经过菌群处理后变得更加易于吸收,并且消除了苦味,适口性更好,加大了采食量,相应提高了日增重。试验证明中草药发酵复合微生物可有效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
现代发酵中药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研究方法都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中药自身体系的不明确性、中药所含成分的复杂性、中药发酵机理的研究不深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样性与在中药发酵过程中产生生物转化作用的不确定性等。相信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及发酵技术的不断成熟,必将加快现代中药发酵工艺技术的研究进程,从而加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酵中药将会在养殖生产中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