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猪”(Fat-1转基因猪) 转基因猪的自白
东北农大继成功研发“荧光猪”后
又添三种转基因“猪表弟”
小猪变得更健康:“鱼油猪”吃它等于吃鱼油
小猪变得很健美:“瘦肉猪”体态匀称里脊多小猪变得特美味:“美味猪”看着瘦吃着香
小猪变得很健美:“瘦肉猪”体态匀称里脊多
小猪变得特美味:“美味猪”看着瘦吃着香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已成公论。然而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仅为“天”择似乎已经不够准确,因为人类已能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根据需要来改良物种。2008年,在哈尔滨诞生的两头具有绿色荧光遗传特征的小猪便是一例。这两只曾引起轰动的可爱小猪,是东北农业大学刘忠华教授主持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课题的研究成果,它们的顺利出生证明我国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生产转基因猪技术已经发展成熟。
时隔四年,该项研究又有了新进展。近日,记者来到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惊喜地发现当年的“荧光猪”不但“生儿育女”稳定遗传到了第五代,而且它们还多了三支旁系“猪表弟”: “鱼油猪”、 “瘦肉猪”和“美味猪”,这三个猪种比起“荧光猪”,明显与人更加“亲近”。
我是一只转基因猪,我们这一代猪算是赶上好时候了,近年来,科研人员正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这些“二师弟”的后代们获得特异功能,几乎可与传说中“大师兄”的72变相媲美。我的亲戚们个个“有本领”,“荧光猪”能发绿光,吃“鱼油猪”等于吃深海鱼油,“瘦肉猪”体形健美瘦肉多,“美味猪”虽然看着瘦吃着却贼拉香……
“荧光猪” 又添“猪表弟”
“形象点儿说,转基因技术相当于一根‘魔法棒’,谁能用好这根魔法棒,就可以‘变’出更多具有‘特异功能’的转基因猪。2008年荧光猪只是为猪的转基因育种及医疗实验模型的建立确立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开了一个好头,而真正的好戏其实还在后头,我们还在用转基因技术对猪种进行其他性状的改良。”该课题组研究人员之一的尹智告诉记者,从2009年年初开始,他们利用这种颇具前瞻性的转基因技术先后开展了三种转基因猪的研究。科研人员将FST(增加肌肉含量)、PGC—1α(调控肌间脂肪的合成)、Fat1(合成ω—3脂肪酸)基因整合到体细胞基因组中,再将筛选出的阳性细胞通过核移植技术构建转基因胚胎,然后将胚胎通过手术的方式移植到代孕母猪子宫内,经过114天妊娠后获得转基因后代。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去年八九月份,课题组的科研人员相继培育出了“鱼油猪”、 “瘦肉猪”和“美味猪”三个突破性的猪品种。之前的荧光猪实验本身并没有实用价值,但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这三种转基因猪已经明显更侧重于实用价值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三种小猪”各显其能
近年来,“深海鱼油”已成为热门保健品,但鱼油价格较高让不少人只能望“油”兴叹。如果可以让猪肉中含有深海鱼油中的营养物质,人们就能通过吃猪肉这种日常食物,达到服用深海鱼油的效果。其实这不是痴人说梦,尹智告诉记者,去年九月他们培育出第一批“鱼油猪”。
这批“鱼油猪”与普通猪外表无异,但它们体内被转入了一种能促进猪体内合成ω-3脂肪酸的特殊基因,这种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正是人们熟知的“深海鱼油”的重要成分之一。尹智自豪地说,“吃了这种猪肉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能够帮助人们预防心血管疾病。虽然现在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鱼油猪’让人们朝吃猪肉就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愿望前进了一大步。 ”
常规的优良猪种一般需要几代的繁衍育种,不仅耗时长,而且还存在退化的可能。而“瘦肉猪”则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既提高猪的品质,同时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据了解,科研人员在猪体内转入FST基因(可以增加肌肉含量)来提高猪肉的瘦肉率。“这种转基因‘瘦肉猪’,体态丰满匀称、尤其是肩、背、腿部肌肉结实,外表看起来比普通的猪更壮也更结实。”此外,课题组科研人员培育出的“美味猪”,是在猪体内转入PGC—1α基因(调控肌间脂肪的合成),可用于改善猪肉的品质和口感。“老百姓通常喜欢吃‘瘦中肥’的猪肉,这种‘美味猪’的口感明显比普通猪肉要好。”尹智告诉记者。
转基因猪有望为人类供应器官
据了解, 除了育种外,转基因猪在医学研究和器官移植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作为动物模型运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目前,转基因猪作为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帕金森病等重大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和新药筛选模型,已经成为最理想的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材料。据刘忠华教授介绍,课题组通过化学诱变方法在2011年7月生产获得了一只“震颤猪”,这种猪天生疑似患有帕金森氏症,其致病基因以及具体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为攻克这一顽症带来了契机。
尽管当前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日益成熟,但可用于移植的供体器官来源却严重不足,因此寻求可用于人类移植的动物器官,特别是小型猪器官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新选择。尹智告诉记者,“因为猪器官的形状,体积及功能与人类相似,目前被认为是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猪的器官就能够移植到人身上,用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但毕竟物种不同,猪的器官移植进人体内,难免会与其他器官“打架”,那到底该如何“劝架”呢?“利用动物器官进行人类的异种器官移植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免疫排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通过转基因方法将猪体内‘排斥基因’去除。”尹智说。记者在一些媒体报道中看到,目前国外在这一领域上有了一些相关进展,已经成功培育出具有人类基因的转基因猪,可防止人们对新移植器官产生排斥现象。但将转基因猪的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技术还存在费用高、效率偏低、操作复杂等诸多问题。
转基因猪推广需过“三重门”
近几年来,随着核移植等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转基因猪的研究进展非常快。将转基因猪技术研究与家畜育种学、医药学和市场研发等学科密切结合,将满足人们对优质猪肉和人类器官移植供体等多方面的需求,前景十分美好。尹智告诉记者,尽管目前科研人员已经获得优良性状的转基因猪个体,但转基因猪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需过“三重门”。
从现有技术角度,转基因猪的成活率较低,大规模生产难题需要破解,外源基因导入和检测的方法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至今仍无定论,近年来公众对转基因食物的恐惧更是有增无减。“转基因猪很难作为一种食品进入市场流通渠道,当前我们繁育出的转基因猪只是为了科学研究,至于转基因食品上餐桌,还要经过遗传安全性评价才能食用。”第三,将转基因猪用于器官移植,还要顾及到人们的心理感受。比如国外就有研究称,移植猪胰岛细胞等给人体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但现在在法律和伦理上还存在问题。“日后如果真把猪的器官移植给了人,人们到底能否从心理上接受,还有待检验。”
刘忠华教授正在进行转基因猪的研究
专家观点: 生物科技 悄悄改变生活
从2008年诞生的荧光猪,到2010年濒危鱼种哲罗鱼全人工繁殖通过专家鉴定,再到如今的“龙江黑牛”填补我省高端牛肉生产空白……生物科技正在悄悄地改变着黑龙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黑龙江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唐晓明:
黑龙江农业科技创新一直贯穿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尤其新品种选育方面,是生物科技强省兴农的最好体现。
我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已具有相当实力,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一批农业生物技术得到了转化和应用,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我省研究的大豆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植株,以及番茄抗冻基因转移与应用等均处于全国领先乃至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11月,我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冷水性鱼类增养殖技术与生产模式构建的研究”项目,首次实现了我国濒危鱼种哲罗鱼的全人工繁殖,三年培育苗种130万尾;对鲟鳇鱼规模化繁育与生产模式构建的研究填补了我国鲟鱼放牧式养殖的空白。
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加工业的生物科技发展,开辟了新兴产业,提升了传统产业,最终带动龙江经济。“龙江黑牛”为农户累计增收170余万就是这方面的最直接体现。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傲雪:
21世纪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将成为新兴战略产业,在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都可以得到应用。生物科技的应用前景广阔,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当前我省生物技术比较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和农业生产两方面。
今后,“生物技术实用化,传统技术现代化”将是生物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例如:生物技术用于动植物育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育种方法。可以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来改变动植物的品质。例如,在水稻中介入产生维生素A的基因,可以提高稻米的营养价值,在普通猪的基因中介入Fat1(合成ω—3脂肪酸),可以对猪种进行改良,使其具有等同于深海鱼油的营养价值。然而当前对于转基因食品争议颇多,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持怀疑态度。因此凡是涉及到转基因的作物,必须要标明,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到这是转基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