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与财富分配的深度调整,民生与民富被高度重视,国内畜产品市场必呈刚性扩大之势,优质乳肉蛋制品将扩大市场份额,频出质量安全事故的产品将被逐出市场。随着新一轮生猪补贴政策的出台,生猪产业将迎来规模扩张,供求关系的紧平衡将被打破,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比较效益将有所回落;乳制品生产及肉牛、肉羊产业仍将保持基本平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途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政策环境:更趋积极完善。中央和地方陆续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扶持牧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包括对标准化创建的支持,对草原生态建设的补偿政策,对基层防疫体系及产业监测预警体系的重点扶持等;我省以省政府41号文、省政办31号文等重要文件形式,确定和出台了扶持奶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使得畜牧业政策环境越来越良好,成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利好。
二、市场环境: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充分的竞争,创造了名优企业成长的良机,同时淘汰了质差、低效、不负责任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企业成长、市场运行、政府监管及服务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越来越严格的质量标准与信誉要求,为企业升级改造和经营创新提供了原始动力;越来越便捷的物流、信息流和服务流为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空前的要素配置便利和迅速成长壮大的可能;近几年不断上演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深入影响百姓消费的同时,也为各方合力净化市场环境创造了新动力。
三、资源配置:越来越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集中。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自由竞争的加剧,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发挥比较优势为核心的要素配置流向必将向规模适度、品牌响亮、管理规范、创新能力强,同时又处于优势产区,资源占有量大的企业集中,一批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管理失范的企业将被淘汰;畜牧业的产业化、集约化、集群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我们所构想的“一区两带”的产业布局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完全形成,乳制品、肉制品优势产区的辐射力和积聚能力将逐步扩大。
四、生产成本:将被逐步推高。近三年,畜产品的生产成本快速上扬,其中占养殖成本60%的饲料投入一直呈上涨之势,而劳动力、土地及管理成本上涨更快,每公斤猪肉成本已上升了70%,所以畜产品销价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提高。况且,由于2008年的亏损,大量农户退出养殖,加之南方猪源紧张,所以才导致了近期的猪价快速上涨。工业化的推动,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土地的日益稀缺,千家万户那种自给经济与养殖方式的退出,都决定了养殖业成本必将被推向更高,保持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将成为获取高收益的主要途径。
五、资源、环境、资本等硬约束:将长期存在。畜牧业产业链条长,对要素依赖相对大,在产业逐步向优势产区、优势产业集中的过程中,在小规模养殖还将占有相当比重的情况下,土地、饲草饲料、饮用水等必要资源,符合防疫与环保要求的场区与周边环境以及融资难等要素约束仍将长期、明显地存在。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我们要千方百计高效利用;环境的硬约束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牧业;投入少、融资难要求我们要动用市场和政府两股力量予以化解。为此,必须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现代牧业,彻底转变传统落后的粗放养殖方式。
六、养殖风险:可控性逐步提升。畜牧生产属风险较高行业,包括自然(产量)风险和市场(价格)风险两种类型。随着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管控手段的逐步完善,养殖技术的快速普及,特别是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动,以疫病为主的自然(产量)风险性逐年下降,但并不排除某一时段、某一地区突然爆发的可能,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市场(价格)风险已在畜牧业产业波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价格的过度波动对产业信心、市场消费、宏观调控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为此,必须以市场经济手段,配合以政府的宏观监管,对市场供求、收益预期、利益分配和竞争行为进行依法、有效调整规范,扩大有形市场,建设中远期市场,完善物流系统,发展外贸出口,进而把市场风险降至最低,以实现更快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