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龙江奶业要更好地发展,政府部门要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增加奶农补贴种类,调动奶农积极性,乳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问题1:原料奶和奶源基地不足
截至2012年,哈市有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11户,日处理鲜奶5000吨;奶牛存栏45万头,鲜奶产量144.1万吨;饲料加工企业514户,青贮种植面积60.3万亩。但由于原料奶不足,降低标准争抢奶源、奶价格上涨、奶户杀牛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奶源基地建设的最低投入标准应达到1:1,而现在哈市奶源基地建设资金仅为1:0.48,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购买奶牛主要是靠自筹资金,政府制定很多针对奶农的优惠贷款和贴息政策,却难以真正落实。
奶牛业是一个投入多、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波动大、见效慢的产业。有些技术在起动阶段,没有一定的扶持很难推得开。
●代表委员建议
养殖到加工规模化标准化
省政协委员唐健春提出,从奶牛养殖到乳制品加工全过程要实施标准化监管工作,特别是加大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防腐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奖罚制度,对连续5年无产品质量问题的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给予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对有质量问题的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进行整顿。
省人大代表金凤英认为,我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保护政策,但与奶业发展的速度相比滞后,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保护体系。依托原有奶源基地各种资源条件,建设环保型和生态型奶源基地,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小区化(牧场)养殖。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严格审查生鲜乳收购站资质条件,实现全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管理。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保证乳品加工企业正常经营,奶农能及时得到合理收入。
问题2:养殖户或退出奶牛养殖业
到2012年末,我省奶牛存栏260余万头,鲜奶产量近800万吨,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双双稳居全国第二位。随着饲草饲料、劳动力、水电价格等成本不断上涨,加之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等状况,养殖户基本都处于微利和保本状态,积极性被挫伤。另一方面,养牛的效益和打工相比,无法相提并论:散养一头牛年均效益为2000—3000元,打工一个月就远远超过养一头牛的效益,养殖户极有可能会大量退出奶牛养殖业,进而影响全省乳业的健康发展。
●委员建议
提高奶农补贴标准
面对国外乳业强势进攻、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我省奶牛养殖户养殖积极性逐渐下降。省政协委员崔强建议,各级财政应合理调整支农资金使用比例,奶业生产重点市县每年列支奶牛发展专项资金,增加投入,建立以农民投资和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采取资金直补、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合作社和个人建设规模化牧场和标准化奶站。政府应扩大补贴范围。省市县财政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奶农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对大型牧场的奶站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专项补贴。
问题3:我省“奶业条例”有点“老”
《黑龙江省奶业条例》(下称《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随着国家上位法的出台和奶业生产形势及消费市场的变化,《条例》的一些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奶业发展需要。2008年10月16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当日开始施行。该条例总则部分明确了第一责任者和部门职责,同时分六个章节对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乳制品生产、乳制品销售以及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而我省《条例》总则对第一责任者和部门责任划分没有明确规定;奶牛饲养与基地建设、生牛奶销售与收购、生牛奶加工与乳品安全、服务与监督、法律责任五个章节的具体内容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委员建议
《奶业条例》要修改完善
省政协委员刘立祥认为,国家奶业管理方面上位法出台,我省奶业管理条例需进一步细化完善。我省自2011年6月启动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即建立独立于乳企、奶农的第三方检测站,把好生鲜乳进厂前的最后一道质量监测关,解决乳品企业和奶农在生鲜乳购销过程中的质量争议。两年多的实践证明,第三方检测对及时发现和预警生鲜乳生产重大问题和安全隐患起过积极作用,但目前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应根据现行定价机制和第三方检测制度进行调整。
随着“鲜奶吧”兴起和发展,有必要在《条例》中增加对这一商业模式的规范管理内容。由于频发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消费者对传统的保鲜牛奶产生了质疑。2009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家“鲜奶吧”正式成立。我省哈尔滨、牡丹江等地也陆续出现“鲜奶吧”。山东省东营、青岛、济宁,云南省昆明等市地先后出台了奶吧管理办法,对奶吧登记、奶源认定、生产工艺等进行了规定。就当前市场和消费形势而言,建议增加对“鲜奶吧”生鲜乳原料准入、审核登记和日常监管等方面的规范和规定。
问题4:犊牛饲养存栏量减少
近年来,我省将奶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在各项政策方面给予扶持。但在奶牛养殖方面,犊牛饲养存栏量明显减少。两年前奶价低养殖户养牛积极性不高,犊牛在产出后就直接卖掉处理。在利益驱动下,牛贩子从全国各地倒卖奶牛,将各种传染疾病带入到各个牧场、小区,成为奶牛疫病高发的主要因素。牛贩子看重的是即得利益,价钱高奶牛直接卖掉,低价牛以肉牛进行销售,不进行奶牛配种,培育后备犊牛,导致犊牛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到我省整个乳制品行业的有序发展。
●代表建议
规范原料奶收购秩序
省人大代表付荣耀建议,出台乳企奶源收购管理办法,加大对中小型乳企的监管,规范原料奶收购秩序。同时提出,畜牧部门要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奶牛流通市场管理,消除奶牛疾病流入到我省的隐患;给予奶牛养殖在饲养管理方面提出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更要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扶持,使我省的奶牛养殖业走向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5:奶牛疾病防控难度大
从当前奶牛存栏看,我省奶牛养殖现仍多处于“小、散、低”的状况。多数奶牛仍旧饲养在农户的房前屋后,牛舍简陋,卫生条件差,没有专门的粪污处理设施。即使一些规模化奶牛生产小区,也缺少粪便处理设施和有效的粪污防治措施。大量的废弃物对生产区及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污染,使奶牛多发疾病,给正常的养殖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生态和环保的问题日益突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滞后,奶牛看病难、看病贵,增加了养殖负担。加之一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致使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推广普及,疾病防控难度大。
●委员建议
加大奶牛产业扶持力度
在目前牛奶产量供给不足及牛奶品质量频发问题情况下,我省很多地方政府加快奶牛产业发展步伐。省政协委员王立涛提出,我省近几年开展实施了牛奶指导价格,但各地实施不统一、管理约束能力太弱。同为农产品的玉米、水稻,国家统一最低收购价格以保护种地农民的利益,作为全省大力发展的奶牛产业,由于各企业、政府的力度不同导致奶农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造成奶牛产业的大起大落;加大对于奶牛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我省拿出一些资金补贴奶牛产业发展,这些资金对于奶牛产业微不足道。当前建设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平均每头奶牛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约3万元,买牛大概2万元,这种高投入的行业一般企业投不起,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