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省内要闻
省内要闻

“粮畜换位”打造牡丹江市促农增收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3-11-18

 

   作为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一个地级市,生猪、肉牛、果菜、食用菌,是牡丹江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如果说,今年全市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亿斤,标志着牡丹江粮食生产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那么通过组织养殖、加工畜禽实现粮食“过腹增值”,就是畜牧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的必修课。 

 推行规模化养殖方式、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采用出口畜产品标准……伴随着畜牧产业出现新变化,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34亿元,实现增加值13.2亿元,这意味着我市畜牧业38.8%的产值是通过养殖畜禽“过腹增值”、龙头企业加工增值等方式实现的。发展前景广阔的畜牧产业,正在成为拉动牡丹江百万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引擎”。 

 换位,让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虽然近几年我市粮食产量提高,但由于农田面积较少,从全省范围看并非粮食主产区。相比之下,牡丹江有上千万亩适宜放牧的草场、山林,农民发展畜牧业增收的潜力很大。 

 依托全国商品粮生产第一大省的资源优势,我省大力发展畜牧业,力争通过延伸产业增值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省有10多个县(市)畜牧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到“半壁江山”。我市适宜放牧的草场、山林面积有1000多万亩,高于农田面积,尽管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国内动物疫病多发等不利因素影响,近几年牡丹江畜牧业仍然有所发展。 

 从今年政策导向看,为了保障全国居民消费需求,中央计划投资上百亿元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建立大规模肉牛养殖基地,近期省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我市召集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负责人进行专题调研,这为迅速壮大牡丹江肉牛产业提供了新契机。9月下旬市政府召开全市发展林下经济现场会,提出要依托上千万亩草场、山林大力发展林下养畜业,力争用三年时间把牡丹江建成全省林下经济第一强市。 

 龙头,靠规模经营改变生产方式 

 抓住各级政府支持、市场需求增多的有利时机,今年我市畜牧龙头企业、畜禽养殖场在规模化经营方面有了新进展。专业化畜禽养殖基地成为牡丹江畜牧产业的主要经营实体,逐步取代了以往农村千家万户零散养殖畜禽的传统生产方式,标志着我市畜牧业整体经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六畜兴旺”是过去形容农村畜牧业一片繁荣的常用词。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户如果零星、分散养殖畜禽,经营效益难以提高。看准了规模经营是畜牧产业效益提升的必由之路,我市部分富裕农民、龙头企业纷纷筹措资金新建或扩建畜禽养殖场所,努力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到10月初,全市新建畜牧养殖小区6个、养殖大场36个,增加养殖大户203个。“皓月”公司屠宰加工肉牛1.35万头,超过该企业去年全年屠宰量,在穆棱市兴建的育肥场肉牛存栏量达到3000多头;“鑫鹏”、“正大”、“天姿”等公司的畜禽产品加工量稳步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市生猪、肉鸡养殖业效益提升。 

 标准,瞄准高端市场提升附加值 

 参照出口农产品标准提高畜禽养殖、加工水平,组织企业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推动牡丹江优质畜产品出口或销往国内高消费地区……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成为牡丹江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大趋势。 

 牡丹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畜产品科负责人说,到11月,我市各地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登记备案、拥有出口畜产品资质的畜禽养殖场总数达到70多个,在饲料投放、疫病防治、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五统一”,养殖效益通常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畜牧龙头企业出口优质畜禽产品时还可以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货款及时、足额收回。 

 市畜牧兽医局相关人士说,今年我市把组织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企业认证工作交给畜牧部门负责,目前全市有13家企业通过了产地认定,7家企业申报了畜禽产品认证并顺利通过省畜牧兽医局现场检查。到年底时预计全市畜牧业将实现产值58.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600元。整体上看,随着龙头企业壮大,经营规模扩大,生产标准提高,“十二五”后期牡丹江畜牧业必将呈现加快发展之势,不仅可以满足全市人民对安全、营养、健康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还将为牡丹江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增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