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6天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2012(北京)展销周,日前圆满落下帷幕。现场零售额1027万元、签订经贸合作项目金额61.7亿元——展销周的成绩单令人震撼。而让记者感受最深的,还是参展品的变化及其彰显的产业发展战果。
走进全国农业展览馆一号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主展位,代表黑龙江水平的各大类有机绿色特色农产品的精品都陈列在此。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徐晓伟,指着摆在最顶层的一瓶北大荒酒说,“知道这瓶酒多少钱吗?5万多元!30多年的陈酿,卖的就是咱北大荒黑土地的原生态!”他又拿起一瓶精美的有机玉米胚芽油告诉记者说,“这种1升装的油,在市场上要卖1000多元1瓶,销路很好。现在人们在吃的方面越来越舍得投入了。”
从粮油米面到山特饮品,从休闲小食品到健康果品,从酒水肉菜到豆乳制品……记者在展位上看到,我省主要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已经呈现出系列化、精品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显著特点。比如油品,除了绿色大豆压榨油、芝麻油,还有米糠油、玉米油、榛仁油、松籽油、亚麻油、紫苏油、月苋草油,几乎能榨出来的油都全了;再看果汁饮品,大果沙棘果肉饮料、玉米浆、南瓜饮、蓝莓果汁,也是应有尽有;仅一个豆浆粉,就做出了香芋豆浆粉、红豆豆浆粉、五谷豆浆粉、红豆小米豆浆粉、中老年、女士专用豆浆粉等20多个品种;山特产品、食用菌变换的花样更是繁多:酱香松茸、香辣榛蘑,以及元蘑、金针菇、黄蘑等等,各种规格、各种风格的干品,或腌或卤的即食食品,健康营养的饮品,直让人惊叹原料的丰富多样、加工的无所不能。
对产品的变化,市场的反应总是最敏锐的。在北京经销黑龙江绿色特色农产品多年的龙商绿源有机食品(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寿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2年前,我省绿色食品第一次在北京专场展销时,展销的产品完全可以用“傻大黑粗”来概括,品种少、包装大,大米还有用麻袋装的呢。如今产品数量种类多了,包装精美了,产品的内涵也丰富了很多。我这次主推的三种大米,每市斤的售价分别为100元、10元、3元,说出来你也许不信,这些大米都产自一个地方,那价格为什么会有如此大差别?关键就在于内涵不一样。3元一斤的就是各家各户的农民种植的普通水稻,品种不统一,用肥用药也各不一样,这种混种混收的水稻,加工出的大米圆粒长粒的混在一起,自然卖不上价格;而100元一斤的就不同了,原料全部来自同一块地,由农业专家按照有机食品科学种植的,单收单储单加工,每个环节都非常注重品质和质量,加工出来的水稻粒型完全一致,品质高贵价格自然就高;10元一斤的则介于它们两者之间,品种是统一的,产量高,成本也就降了下来。这就是现在绿色食品的特点,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生产环境、加工方式甚至品牌包装等综合因素构成了产品最终的价格。这三种大米,价格虽然相差很多,但在市场上都很受欢迎,只不过是顾客群不一样罢了。
同一家企业、同一个展位上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大米,将我省绿色食品产品的差异化特点完美地诠释。正是这种内在品质差异化的新变化,使我省绿色食品更好地满足了细分多样的市场需求,并由此使我省绿色特色农产品开始摆脱“叫好不叫座”的被动局面。
展销周上,销售明星不断诞生。产自东北黑蜂保护区的土蜂蜜,最多一天零售额突破10万元;没有任何添加剂的蓝莓果汁,虽然价格不菲但依旧被抢购一空;单只售价在150元~180元的森林溜达鸡,每天都能卖出一两百只。第一次来京展销就大获全胜的哈尔滨冰城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有告诉记者说,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内在品质了。在现场,许多人边品尝我们的鸡汤,边细细询问“森林溜达鸡”是怎么养出来的。当他们知道了我们的养殖场是和8个林业局合作的大森林,放养密度低到每只鸡必须有100平方米的领地空间、生长期长达150天却只喂5公斤饲料时,才放心地掏出钱来。
从事多年绿色食品开发管理工作的省农委副主任白雪华在接受采访时说,绿色食品的核心价值是差异化。我省绿色食品正因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而拥有了不同于国内任何省市的差异化核心价值,这就是我省绿色食品的最大竞争力。多年来我省绿色食品开发虽然整体形势很好,但却一直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叫得响的大品牌,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差异化的核心价格没有挖掘好、发挥好。
差异化构成的核心竞争力,正被各参展团领悟并运用。展销会上,记者看到,各地展团打出的宣传语,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大而化之的生态优势,变成了各地不同的特色;过去一概而论的健康营养,变成了具体的品质特点——
从“牡丹江:世界黑木耳之都,中国食用菌之城”,到“鸡西:大美兴凯湖,悠远乌苏里,神秘珍宝岛,多彩大湿地”;从“大庆: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谷子生产基地”,到“伊春:森林食品之都,中国蓝莓之乡”。每个地方都不离生态优势,每个宣传语都将当地特色一语中的——在这些变化中,我们依稀看到,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省绿色食品已经找到了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