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省内要闻
省内要闻

黑龙江扶强小草壮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2-05-18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2年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新突破。业内人士认为,实现农业生态化建设,新的突破口就是草业。黑龙江是全国畜牧大省,小草怎样才能成为全省的“茂盛”产业,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

  发展生态经济提高草业效益

  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继纯说:“如果把原有的草原保护好,再种一些苜蓿草,生态环境会更好,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草原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但草原另一个重要作用——经济功能,需要细细算账。黑龙江省财政厅副巡视员于宏算了一笔细账:苜蓿是多年生牧草,种植一次可以连续利用8年以上。目前黑龙江省新建苜蓿采草田当年投资:种子费每亩70元,人工费每亩50元,肥料费每亩60元,水电费每亩20元,机械费每亩40元,虫害防治费每亩5元,合计245元。按连续利用8年计算,第二年至第八年每年投资人工费每亩50元,肥料费每亩30元,水电费每亩10元,机械费每亩20元,虫害防治费每亩5元,合计115元。按8年平均计算,每年田间种植管理投资每亩131元,苜蓿干草收获加工费平均每吨235元,每亩按干草产量0.6吨计算,收获加工成本每亩141元。这样算下来,苜蓿年均生产成本每亩272元。2010年,全省苜蓿收购价格每吨1400元,净利润每亩568元。

  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王贵江举了一个例子阐明种草产生的经济效益:2010年,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种植了1280亩紫花苜蓿,在风沙干旱条件下当年播种就亩产干草500公斤,2011年亩产干草672公斤,亩均纯效益达710元。

  不仅如此,每2斤苜蓿干草中的粗蛋白就相当于1斤豆饼,按照目前全省大豆单产水平推算,种植1亩苜蓿相当于种4亩大豆,大面积发展苜蓿种植,可减少蛋白性饲料粮种植占地。而且苜蓿还含有促生长因子,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减少代谢疾病,促进优质高效畜牧业快速发展。

  推广苜蓿种植保障饲草供给

  目前,黑龙江以自产自用、分散种植苜蓿为主,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草业链条短,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的需求。黑龙江省苜蓿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干草近10万吨,平均每头奶牛每年只有苜蓿干草120公斤,与2吨的正常标准相差甚远。而按照一头奶牛一年需要两亩青贮和半亩苜蓿的科学营养要求,全省需种植苜蓿300万亩才能大致满足奶牛养殖的需要。

  黑龙江省畜牧局洪英华认为,保证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保证畜禽“粮食”的充足供给。黑龙江省今年计划发展奶牛320万头,仅靠现有的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和秸秆资源,没有充足质优的饲草供给,特别是没有青干草、青贮饲料、苜蓿、配合料组成的全价日食是不可能实现的。

  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孙敬义说:“以苜蓿为例,全省种植苜蓿草仅占全国的1%,远落后于甘肃、内蒙古等省份。”

  草种是发展草业的基础,但黑龙江省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供应难以满足养殖业的需要,这也是制约草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孙敬义说,黑龙江省科研部门培育的“龙牧系列苜蓿”等当家品种,年供种能力在4万公斤左右,仅能种植3万多亩,远远满足不了现有苜蓿草业发展需求。

  于宏说,外省和国外的种子大部分适应不了黑龙江省的高寒气候,致使越冬率低、产草量不高,遇少雪低温气候即大面积被冻死,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黑龙江省苜蓿产业链条不完善,深加工领域尚属空白,粗加工也仅限于物理性状的改变,除青刈鲜喂外,打捆产品占加工产品总量的80%以上。孙敬义不无担忧地说。

  黑龙江省缺乏带动力强的草业龙头企业,苜蓿生产未形成规模,致使苜蓿产业化程序低,达不到均衡供应。于宏说,现有的草业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带动力弱,多数企业只从事苜蓿产品经销,极少建立稳定的苜蓿草种植基地,市场竞争力弱。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草业发展

  很多专家认为,应该像重视农作物一样重视饲草,像抓“菜篮子”一样抓饲草生产。

  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被视为大产业的草业,在中国尚属新兴产业。黑龙江省的草业如何才能形成“茂盛”产业?办法总比困难多。

  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确定,从2012年起,黑龙江省15个牧区县将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为全省草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黑龙江省农村80%以上的家庭养畜,由于草原面积有限,多数养畜户没有承包草原,按照国家对西部八省所实施的政策,没有承包草原的养畜户得不到牧业综合补贴。为此,洪英华建议,请国家考虑黑龙江、吉林等省的现实情况,尽可能让所有养畜户或以牧业收入为主的养畜户全部享受牧业综合补贴政策,并对其自行建设饲草料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李继纯说,龙头企业带动很重要,远方草业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巨大,而种草科技含量高,乱种不行,应“产学研”相结合。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都开设了草原专业,每年可培养饲草饲料方面的毕业生上百人。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目前都设有草原饲料研究室,草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黑龙江省草原承包采取草畜分离、集中承包到户政策的落实,全省出现了以专门生产、经营青干牧草的经营者,每年为省内外牲畜养殖企业(场)提供大量优质青干草。

  专家认为,要把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对具有带动作用的草企,实行政策倾斜,从人力、物力、财政上予以重点扶持,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挥带动作用。

  在培养龙头企业的同时,建立稳定的牧草示范基地。王贵江认为,种草对农民来说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建立大面积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引导作用,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发展牧草产业奠定基础。

  专家们认为,黑龙江省还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草业龙头企业种植规模、乳品企业建设种植基地、草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种植苜蓿草、苜蓿草种子基地建设。此外,还应注重牧草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洪英华说:“力争到2015年,黑龙江省饲草料总产值实现136.5亿元,把全省建成全国优质饲草料基地,为省十大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和绿色食品产业工程提供重要的饲料支撑和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