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消费旺季来临,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问题备受关注。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消费的“菜篮子”,保持鲜活农产品市场稳定,对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尊重市场基本规律,根据导致鲜活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因素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努力构建鲜活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的长效机制。
强化鲜活农产品产销信息监测预警。在价格波动周期缩短的情况下,市场各方对生产和价格的预期并不明确,迫切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生产信息引导经营者调整生产,减缓市场波动。当前,重点要加快建立鲜活农产品生产信息和产地价格监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有关专业协会和经纪人的作用,建立生产数据报送机制,提高准确把握鲜活农产品生产和市场变化情况的能力。针对鲜活农产品市场异动苗头,加强生产、需求、价格预警分析,及时发布权威产销信息,科学引导合理消费和生产。
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设施化生产。由于设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能够实现鲜活农产品持续周年供应,在保障蔬菜、肉蛋奶等鲜活农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一些地区加大对鲜活农产品设施化生产支持力度,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比如广东对蔬菜大棚按每亩5000~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上海支持规模化蔬菜园艺场建设,对蔬菜标准园创建实行“以奖代补”,市级财政对达到创建标准的蔬菜园每个奖励50万元。建议在总结各地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扶持鲜活农产品设施化生产的政策措施。将重点设施农业装备纳入购机补贴范围,加大对设施农业财政、税费、信贷和保险政策的支持,加大对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鲜活农产品设施化生产能力和水平。
壮大鲜活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我国鲜活农产品产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局部地方生产、全国性消费,季节性生产、全年性消费,因此,没有发达的物流业,很难保障鲜活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农村运输网络特别是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网络建设,确保鲜活农产品货畅其流。二是加快鲜活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冷链系统建设,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提升鲜活农产品品质,调节鲜活农产品供应档期。三是加快培育和壮大现代物流业主体,特别是要加快建立一支熟悉市场规则的专业合作社队伍和高素质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合作社门市直营、定点定制化配送等模式,促进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
加强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是加大对鲜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扶持力度。完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体系,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质量控制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二是完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发布相关权威信息,科学引导社会舆论,防止手机、微博、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过度炒作不实事件,给产业发展造成伤害。三是加强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成本,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惩戒威慑力度,让违法犯罪者受到应有惩处。
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一是建立鲜活农产品生产安全阀机制。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建立鲜活农产品价格补贴机制。日本鲜活农产品价格长期保持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实行价格补贴机制。美国为稳定农产品价格也建立有补贴差价机制。建议借鉴日本、美国的做法,加快建立鲜活农产品价格补贴机制,对重点品种给予差价补贴。二是加快建立鲜活农产品保险体系。逐步扩大鲜活农产品险种覆盖范围,借鉴美国发展农业保险经验,待条件具备时,适时研究建立针对市场波动的收入保险品种,保护农民生产鲜活农产品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消费者补贴机制。借鉴美国食品券补贴制度,建立与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动挂钩的保障标准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不受影响。 (作者单位系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