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生态农业破解河南养殖业发展困局

发布时间:2011-09-23

 

        一年前,河南信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养殖业“3133”富民战略。计划用2至3年时间,使鸭产业主营收入超100亿元,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在全国建立超过1000家的连锁店;同时年加工鸭能力超过3亿只,年利税超过3亿元,带动富裕农民30万户。没想到,当地干部群众对于这个富民工程的建设热情高涨,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来3年的计划。然而,迅速崛起的养殖产业同时伴随着大范围的养殖污染,给这一富民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未曾意料的困局。

  “华英”和“双汇”是河南省农业企业的两个龙头,在“双汇”遭遇瘦肉精危机时,“华英”也高度绷紧了神经。华英公司作为河南鸭产业的龙头企业,其质量方面把好关了,谁知道在环境方面却又遇到危机。有人可能要问,鸭粪不是有机肥吗,怎么还是要治理的污染?

  养殖业污水和粪便表现出很强的两面性。一方面,被鸭粪浸泡出的污水有很强的肥力,村民们甚至不需要购买化肥。但用量过度就会适得其反。污水排到农田里是有机肥,排到大街上和河水中,就从有机肥变成了污染源。华英公司责任人坦承,在养殖污染的处理方面,目前的工艺由于受天气变化、雨水量大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有时确实存在不能持续达标排放的现象。

  面对环保压力,华英公司一方面积极与省级环保部门联合开展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改进,一方面只得实施减产计划,在限产的基础上,想办法提高产品附加值,保证全年效益不降低。

  环境承载力问题,不仅仅是华英的困境。中国的养牛业、养猪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双汇”危机中,董事长万隆宣布将启动养猪战略。有关专家分析称,“双汇”以前自养量仅占屠宰量的0.2%,却迟迟没有扩建养猪场,就是考虑到两个很难搞定的因素——一是土地问题,养猪场占地面积很大,动辄就是几千亩;二是污染问题,每天排出的粪便和污水如何及时处理?

  环境保护部和农业部最近的一份文件认为,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虽然我国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已经建立,但相关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尚不配套,技术指导和经济激励政策有待加强。值得期待的是,此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已完成送审稿,有望在今年正式发布实施。

  针对养殖业污染问题,专家提出,开展“生态农业”让养殖场的粪便、污水能直接投放到田地里。既可解决规模养殖带来的粪便积存问题,又可解决粪肥污染问题,还有利于土壤新陈代谢,可谓一举三得。目前,河南一些养殖大户向山东一些农场学习,他们把鸭粪当成上好肥料,滋养地里庄稼、大棚蔬菜与果树,不仅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保持了当地的生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