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改变传统观念 让牛业撑起现代农业的半壁江山

发布时间:2009-11-25

 

        我国应当改变单纯追求粮食的传统农业观念,认识“农业养牛为主、耕地种草为主”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一、牛业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在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牛业包括奶牛和肉牛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是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其最基本的内涵有两个:

  一是追求农作物的多年生。相比一年生或一季生的农作物,多年生的农作物具有光合效率高,生物产量多,经济效益好,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二是追求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的平衡。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促进生物种群的互利共生关系,防止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只有上述“两个追求”的实现,农业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发达国家经过长期探索,最终将养牛以及作为牛饲料的种植牧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所有的草食牲畜中,养牛是维持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最佳选择,而且产业链最长,经济效益最佳。

  牛是最理想的生物加工厂。牛能将饲料中能量的20%、蛋白质的20-30%转化到奶中。同样的饲料,喂奶牛获得的动物蛋白,比喂猪所获得的动物蛋白,至少高2倍。牛吃了饲草以后,不仅生产对人类来说最有营养的肉和奶,还产生作为最佳有机肥的牛粪,为制造沼气提供了重要原料,沼渣和沼液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从而实现最大效率的“过腹还田”。牛奶营养全面,被称为“不可替代的食品”。

  养牛的产业链最长。养牛除了割肉、扒皮、拔毛、取血等,仅乳制品种类就非常丰富,有干酪、液体奶、全脂乳制品、脱脂乳制品、黄油、发酵乳、乳糖、乳清制品、乳成份配料等几大类,每一类又分成好多小类,各小类中的各种配方或花色产品也十分多。如干酪就分18种类型、400多个品种。其他还有酪乳、牛奶蛋糊、酪蛋白、浓缩乳蛋白、乳清分离蛋白、乳清浓缩蛋白等产品。这是其他任何畜产品所无法比拟的。每增加一道工序就增加一道产业、一道就业和追加值。

  养牛的经济效益最佳。在人类大宗饲养的家畜中,牛的经济效益最高,同样规模土地上种草养牛是种谷物养猪收益的数倍。在发达国家,土地规模大的农户种谷物,资本雄厚的农户搞工厂式养猪、养鸡,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中小型家庭农场大多养牛,奶牛和肉牛养殖业一直是需要人工时数最多的农业部门,属于相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有利于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为了给牛提供饲料,发达国家培育出上千个牧草品种,使牧草具备了谷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为:

  可多年生,适应性强。牧草可以多年生7至25年,且适应性非常强,在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适于种植的品种。

  生物量高,蛋白质多。牧草的光合效率最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高出谷物数倍。例如篁竹草产量可达15-20吨,蛋白质含量是玉米的4-5倍;干苜蓿草粗蛋白为24%,而干玉米粒仅8%;1公顷黑麦草等于1.44公顷农田当量;1公顷饲料玉米等于1.98公顷农田当量。

  空气固氮,改良土壤。三叶草、百脉根、平托落花生、罗顿豆、大翼豆、合欢草等豆科牧草空气固氮和改良土壤的作用非常大,苜蓿草每亩每年可以固氮30 千克。

  节水耐旱,保持水土。有的牧草在年降雨量200毫米的地方就可以高产,而且根部能长入地下3-10米深,以保持水土不流失。调查表明,在5度角的坡地上,什么都不种的白茬地每公顷每年流失土壤7吨,种谷物等一年生作物流失3.5吨,人工林流失0.9吨,而多年生牧草仅仅流失0.02吨。

  饲料谷物是在普通谷物基础上培育出来的特殊品种,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再生能力强,一年可以割几次;二是秸秆的蛋白质含量高,例如美国的饲料高粱秸秆蛋白质高达16-22%,是食用谷物高粱粒的2-3倍。正是基于种草养牛无可比拟的优势,发达国家将耕地的相当大一部分用来种植牧草和饲料谷物,实现了由传统耕作制——食用谷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混合耕作制——饲料作物、食用谷物和经济作物的三元结构的转变,不仅使养牛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左右,还使农业生态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发达国家都把食品加工业作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原料的大部分来自畜牧业,主要来自牛奶和牛肉。可以说,牛业是畜牧业的主导产业,畜牧业支撑着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国都不例外。我国也应该通过种草养牛促使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

  我国农业长期强调“以粮为纲”,虽然种植三大谷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利用总农田当量数达到77.31%,仍然粮食紧张,而且越紧张越种粮,越种粮越紧张,简直是恶性循环。在我国粮食总消费量中,口粮只占2/5,饲料粮占1/3,其余是工业用粮,主要是制造燃料乙醇和酒类,也就是说,3/5的粮食用做饲料、燃料和造酒。从节粮的角度看,生产1千克牛奶只需0.4-0.5千克的精饲料,高蛋白的优良牧草则可以完全替代精饲料,而生产1千克的猪肉需要精饲料10-12千克,生产1千克的鸡肉也需要2.3-2.6千克的精饲料。这就是我国粮食紧张的症结。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食草牲畜,尽量减少以猪鸡为主的食粮牲畜,是缓解我国粮食压力的根本出路。
 二、我国发展牛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我国发展牛业潜力巨大,主要是牛肉和牛奶消费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我国肉类总消费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有很大的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肉类消费量,城市居民由18千克增加到36千克,农村居民从6千克增加到18千克。目前台湾肉类消费量达到人均87千克。在我国肉类总消费量中,牛羊肉只占13.6%,猪肉占到63.9%,可见最有利于健康的牛肉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奶业2007年仅占全世界奶业的5.53%,人均牛奶消费量仅为27千克,远低于98千克的世界平均消费量。尽管我国奶业发展近年来明显提速,牛奶产量1985年至2007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2.78%,其中2000-2007年年均增速达到23%;但是要想使人均牛奶消费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所需奶牛的数量则要增加到现在的4倍。

  预判我国肉奶的消费趋势,主要增长空间:一是全民早餐将要增加肉食和奶类;二是体力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将增加肉制品和奶类的消费量;三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最需要增加肉类食品和奶类。在这些肉奶消费中,牛肉和牛奶的需求量将增长最快。

  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遵循世界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大力种草养牛,增加牛奶、牛肉供应量。

  我国具备扩大种植牧草的条件:

  一、挖掘天然草原潜力。我国有近60亿亩的天然草原,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和宁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功能和生产潜力都有待充分挖掘。

  二、新建栽培草地。我国农耕区新建栽培草地估计可达2.2亿亩,可产食物当量1.4亿吨。尤其是东北草业经济生态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草业经济生态区、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和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都有新建栽培草地的优越条件。

  三、实施草田轮作。我国可通过粮食、经济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的草田轮作,建立大约占耕地面积的20%丰产草地,可以做到在收获大量的草畜产品的同时,粮食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提高。种草肥田,而不是与粮争地,因而称为“藏粮于草”。

  我国也具备发展牛业的潜力。

  近年来,世界培养出一批优良牛种,如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热带奶牛包括乳用瘤牛、佛里斯沙西华牛,以及奶水牛。我国应该积极引进、改良、扩繁,向全国推广。

  长江以北地区主要推广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长江以南地区主要推广奶水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已经引起我国业界的重视,而对奶水牛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水牛奶是目前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奶,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干物质含量18%,乳脂含量7-10%,分别是一般牛奶的1.8倍和2.6倍左右,因而水牛奶的价格比一般牛奶高得多。南亚许多国家等正大力发展奶水牛业,最突出的是印度。印度通过饲养奶水牛,跃居世界第一产奶大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90千克,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虽然在广西、广东和云南进行奶水牛的试验性饲养,但是并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真正重视,发展缓慢。我国的黄牛数量非常多,其中体型较大的西门塔尔改良牛就有200万头以上,符合胚胎移植条件的黄牛至少有500万头。如果采用高科技的胚胎移植技术,把世界上优良奶牛的胚胎移植到我国黄牛体内,不仅可以改良我国的黄牛,更主要的是可以尽快增加我国优质奶牛的数量,为发展我国的奶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庆市以牛业为主的畜牧业已经撑起农业的半壁江山。大庆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农转牧”战略,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连续6年超过50%,2008年产值达到72.6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422%,其中牛业的贡献最大。需要特别推荐的是,大庆市畜牧局狠抓饲草改良、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奶肉监测等四个关键环节,摸索出一套发展牛业的成熟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三、加速发展我国牛业的建议

  一、确定国策

  粮和草是发达国家迈入现代农业的两条腿。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放弃单纯追求粮食的一条腿走路方针,实行“粮草并举”和“粮草轮作”的两条腿走路方针,明确耕地种草为主、农业养牛为主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二、改变观念

  克服中国人“四多四少”的饮食弊病:吃粮多,吃猪肉多,喝白酒多,吸烟多,“四多”浪费了大量耕地;喝牛奶少,吃牛羊肉少,吃水果少,喝葡萄酒少,“四少”又影响了耕地的高效利用。中国应克服传统的粮食观,不能把习惯当真理,更不能用传统代替科学;而要勇于树立科学的整体食物观,大种其草,大养其牛,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农业。

  三、调整产业结构

  建议拿出3亿亩水土严重流失和用于加工燃料乙醇的耕地种植紫花苜蓿,以缓解玉米饲料的压力;再拿出10亿亩退化的天然草地种草,逐步把种谷物养猪鸡为主、大量消费粮食、不利于健康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改造为种草养牛为主、大量消费牛奶牛肉、有利于健康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用种草养牛和“草粮轮作”的混合饲养型现代耕作制来提高地力,发展生态农业;用种草养牛这种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扭转城市化加快造成的耕地减少趋势。

  四、建立全国试点

  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经验教训,发展种草养牛,需要进行试验。试验区位的选择,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地处南北经济过渡带,可以对我国南北地区都有示范效应;二是生态条件优越,可以减少实施的难度。经过我们的调研,江西抚州市作为试验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抚州市作为试验区,除了具备上述两个基本条件外,还有下列优势:

  一、具有平原、丘陵和山地的多样性,尤其是有大量荒山坡地,特别适宜种草养牛;

  二、当地民众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大面积的樟树林得以延续千年就是例证;

  三、当届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农业,资溪等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四、依托当地临川中学和中专、职教等教育优势资源,就地培养种草养牛的专门人才;

  五、当地已经将发展旅游同保护生态紧密结合,可以作为发展种草养牛的有力支撑;

  六、抚州市发展种草养牛的经验可以直接向毗邻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辐射。因此建议:

  一、将抚州市作为全国种草养牛试验区。主要进行三项试验:一是进行种草养牛试验,构建生态农业产业结构;二是进行草田轮作试验,构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三是进行生物菌肥试验,构建优良土壤结构。中央和省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专项启动资金。

  二、在抚州市建“百草园”。引进国内外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各种优良品种,培育优质抗逆新草种,搞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示范种植,并向全国推广。

  三、在抚州市建“种牛苑”。引进世界最优良的四个品种:一是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二是娟姗奶牛;三是热带奶牛,包括乳用瘤牛、佛里斯沙西华牛等;四是奶水牛。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快速发展优良种牛并向全国推广。

  四、支持抚州市在种草养牛的科学技术领域实现跨跃式发展。学习西方先进育种经验,大力发挥杂交优势,培育新草种和新牛种并控制专利,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引进世界先进的菌肥,进而培育适合我国各地土壤环境的菌肥,以改变我国缺少优良菌肥的状况。建立种草、养牛和菌肥的研究机构和专业院校,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打破发达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垄断局面。

  五、支持抚州市将旅游服务于种草养牛。抚州市的旅游要突出种草养牛的主题,特别要将“百草园”和“种牛苑”作为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保留若干个以种粮养猪为主的传统农业区域,以便同种草养牛为主的生态农业试验区做对比,供参观,形成示范效应。
 

原作者: 吴广义 刘振邦  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