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赶农民上楼”让农村丢了“魂”

发布时间:2011-09-20

 

    在昨天举行的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共同对话古村落保护问题。温家宝表示,搞强制拆迁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农民失去的是土地,这件事情远远超过文化的保护。(9月 7日来源:京华时报)。   同一天的《中国青年报》也有一篇记者的摄影报道:题目就是:“一位老农说,村里没了学校,就像家里没有了孩子……没有书声的村子丢了魂”。报道说: 自2006年起,教育部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生源减少的农村小学,把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此举目的是让教育资源集中利用。但也因此,全国各地大量村级小学消失,乡村教师加速逃离乡村,一些家庭举家搬迁,村里的青壮年也越来越少。(9月7日来 《 中国青年报》)。 
这两条新闻报道的是同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农村正在沦陷,中国人的故乡正在消逝,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正在衰落,田园风光正在消失。稻场上黯淡了喧哗的人气,村子里听不到孩子的笑声,田野里看不到青春的身影,山坡上没有了热辣的情歌。到处都是荒芜的耕地,到处都是废弃的瓦房,到处都是沉寂、荒凉、破败的景象。 
笔者认为,现在这个时代是中国几千年未有过的社会变革时代,现在这种文化断裂现象也是中国几千年未有过的文化断裂现象。人们都在拼命地向城市涌去,都是拼命地向金钱跑去。很少有人停下奔跑的脚步追问一下,这样地涌向城市会有什么结果?也很少有人坐下来思考一下,这样拼命地挣钱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人都象裹在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身不由己地向前跑着,个个都象转动的陀螺,不由自主地转着。肉体和灵魂好象分离了,思维和行动好象脱节了,理想和现实好象隔膜了。 
从表面上看,这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正常的负面效应。因为城市化、工业化需要大量的人口、大量的劳动力,需要大量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所以,城市化、工业化就如一部巨大的吸盘,把农村的人才、劳力、知识、智慧、资金、财富都吸到城市,让农村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使农村空心化趋势日趋加剧,变成了一片“贫瘠”的土地。人们都以从那片土地上逃离为幸福,都以能在城市里扎根为骄傲。 
但是,如是从深处看,一些官员的政绩意识、短视目光、文化淡薄、历史缺失则是加剧农村空心化的重要推手。有些官员为了出政绩,就不讲客观规律,不管农民利益,以村镇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强迫农民迁村并屯,把农民赶上楼。然后把农民的房子、土地强征、强买去。然后要么无偿拨给那些打着上项目幌子,实际上从事房产开发的商人,要么低价转卖给那些以办企业为名,实际却行圈地之实的老板。要么高价拍卖给那些名为办厂、实则炫富的爆发户。农民们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家园,住上了高价楼房,生产很不方便,生活又失去了保障,无可奈何之下,就只有奔向远方。 
有些离城市、离城镇太远的偏僻山乡尽,管暂时避免了被圈地、被并村、被上楼的危险。但是,因为青壮年都到城市中谋生存、求发展去了,再加上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孩子日见其少。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又以调整学校布局的名义,关停了学校,孩子们无处上学,只好搬到远离家乡的镇区、市区租房读书。村子里见不到孩子了。正如《中国青年报》这篇报道中一位老农所说的“村里没了学校,就像家里没有了孩子”, 没有了书声的村子也就失去了文化的根,也就丢了魂,哪里还谈得上希望、未来? 
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生活习俗,那些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这样在农民的逃离中被遗弃、被割断了。千年的生活习俗被遗弃,千年的传统文化被割裂,也就是让中国人丢了魂,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规则意识,秩序理念,理想境界都大幅度地滑坡。大家都心浮气躁,都蔑视权威、都藐视法律、都轻视道德。都只知道不顾一切地搞钱,不择手段的捞钱。这又加剧了社会秩序的紊乱。所以,各种恶性案件频发,群众事件不断,让人忧心忡忡。 
而另一方面,许许多多进到城市的农民,因为“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又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技能,谋生艰难,生活得很辛苦,很烦躁。他们自我感觉既是农村的边缘人,也是城市的弃儿,心理上就有了不平等、不舒服的感受,就成了不和谐的因素。 
由此看来,我们现在一些地区的这种城市化、工业化,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工业化,更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它实质上是以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价值、社会秩序为代价的伪城市化、伪工业化。是一种畸形的城市化、工业化。因此,我们应该检视我们的发展理念,矫正我们的发展观念。真正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传承与进步同步,使我们的发展更科学,我们的社会更和谐!(张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