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农业到底靠谁?以前说靠8亿农民,但现在他们一半进了城。
■谁来为中国人提供肉蛋奶?全世界也供给不上,中国养猪已经是世界一半还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大豆的百分之七八十是做饲料。没有这个大豆,中国的肉蛋奶差距就很大,不能满足国人需求。而18亿亩耕地,如果种了大豆,粮食就不够。
□受访者: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采访者:陈中小路(南方周末记者)
发自成都
谁为中国人提供肉蛋奶?
现在猪肉价格那么高,为什么?
有人说是饲料价格上涨,有人说是用工成本增加,还有人说猪的疫病多,很多猪病死导致数量减少,有人说是周期波动(2009年9月-2010年6月这个阶段的行业性亏损的情况下,大量养猪人放弃养猪,导致猪苗不够),我觉得这些全都是原因之一。
但最核心的,我觉得不是这些,而是农村社会经济格局的转型。
以前我们说,肉蛋奶靠8亿农民。现在这种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五亿城里人没变,又增加了四亿多脱离农村的消费群体——他们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进城人数还在增长,以后有5-6亿农民进城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些人进城改善生活多吃肉是肯定的,这意味着中国肉蛋奶需求还是呈增长态势。消费人数、经济水平和消费结构三重叠加,肉蛋奶需求都是增长。
7月上旬,厉以宁和我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考察团去山东调研农村经济。调研过程中基层普遍反映,规模化养殖已成燎原之势。在调研结束的会上,厉以宁说,中国现代农业到底靠谁,这是一个大的命题。以前说靠8亿农民,当时绝对是对的,现在8亿农民有一半没有了,谁来养活中国人?
我记得十多年前,经济学家布朗提出过这个问题,谁来养活中国人,他说的是中国地少人多以后粮食会不够吃,会有粮食危机,食品大量进口。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一样养活了中国人,并没有靠老外来养活。至少十年里,他的预言落空了。
现在,中国的大米、小麦基本上够,中国人主要吃大米和小麦,第三个品种玉米,在过去的十多年基本是够的,前几年还有出口,但是在最近几年开始进口,量不大。而黄豆,大概十多年前出口,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豆进口国。
在朱镕基时代,有人曾经提过,大豆保卫战。但是说了这么多年,进口越来越多,以至于现在占全球贸易量的一半以上,有人估计再过十年比例要提高到70%以上。
道理很简单,自己生产的话,就现在这6000万吨,以就高的亩产300-400斤算,需要3-4亿亩土地,而我们总共才18亿亩耕地,生产了大豆粮食就不够,保口粮为主这是对的。
进口黄豆做什么,大家知道榨油,其实油只占百分之十几,进口的百分之七八十是做饲料,没有这个黄豆,中国的肉蛋奶差距就很大,不能满足国人需求。
由于肉蛋奶需求越来越多,加上吃油多,进口大豆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样对国家不利,但是不进口大豆怎么办,我们没那么多地,这是无奈的选择。
肉蛋奶都是饲料粮食换来的,不是工业生产出的,但土地就18亿亩,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展,18亿亩红线压力很大,实际上已经是在减少。
进口VS自给?
土地在减少,对肉蛋奶需求未来还要增加,要满足这个需要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多生产肉蛋奶,一是多进口肉蛋奶。
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多进口了。除了洋奶粉,也在进口猪肉,并且不断增加。今年据说要从美国进口100多万头猪的肉,已签订协议。而进口美国猪肉对中国意味着,从好的方面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买得起洋肉了;不好的是,我们自己的农业体系满足不了城市日益增长的肉蛋奶需求了。当然,这也是国家为了平抑猪价而采取的措施。
美国的猪肉为什么更便宜?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土地太多了。通常美国的玉米和黄豆都比我们便宜,而生产肉蛋奶主要靠这两样。我到美国考察,一个普通农民夫妇,五十多岁了,种地三五千亩,这是家庭农场。在农场边上,往往就要养猪、养牛、或者养鸡,规模特别的大。中国的农民,一家十几亩地。我们叫农民,他们叫农场,二者的区别就是规模。美国的是我们的两三百倍。我们怎样跟人家比?效率比我们高多少?他们土地用不完,还轮休呢。我们是18亿亩耕地红线,他们每年也有红线,但他们的红线是耕地面积不能超过多少,不种才给你补贴。更要命的是,像巴西等一些南美国家,土地更多,自然条件更好,像中国通常转包农民土地,一年大概几百到一千块一亩地,但是这个价钱,到巴西可以买私有的永久的地。
粮食价格不能太高,因为有国际比较,但又不能太低,因为种地和去城里打工的收益差太多,农民还是不种地,这是两难。
老百姓需求的第一是碳水化合物,就是粮食;第二就是蛋白质,也就是肉蛋奶。穷的时候多吃粮食,富的时候多吃肉。老百姓有消费的权利,国家要来平衡。
中国的玉米80%左右都用作饲料了。很显然,今后玉米的进口会逐步扩大。
进口猪肉好,还是进口玉米好?我认为进口玉米比进口猪肉好。进口猪肉,农民的畜牧业给废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不应该大规模进口肉蛋奶来满足需求,全世界也供给不上,中国养猪已经是世界一半还多。
解决肉蛋奶问题,我的答案就一个,就是靠自给。这几年两会我就提了,变“三农为五农”——增加农企和农社,前者是说大户农民或农业企业,后者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组织,当农民变为农企或者农社,就意味着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现代化水平提升,新的组织形态成立,中国的肉蛋奶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
今后的农业,就是要靠这种新的农民农企农社体系,这是一个转变过程。通过逐步提升规模,农民变为农企农社,这是现代畜牧业解决之道,也是大农业解决之道。
多吃鸡鸭少吃猪肉?
肉蛋奶同属于畜牧业,猪鸡鸭鱼羊牛等是畜牧业主体,猪权重最大。
最近十年,猪在老百姓消费中权重逐年下降,禽在上升。在很多西方国家,禽消费远大于猪消费,因为禽肉一样鲜嫩和富有营养,但禽的饲料转化率更高——大约两斤饲料就可转换为一斤鸡肉或鸭肉,而一斤猪肉需要三斤左右的饲料。
而且鸡鸭的周期短。养鸡以前要半年多到一年,现在肉鸡只要40天左右。养猪以前要一年,现在不到半年。周期的缩短意味着效率的提升。
也就是说,从科学上和经济上,从节约粮食的角度,从中国国情角度,消费禽肉比消费猪肉更合算,这也是国际上禽消费权重超过猪肉的原因。
尽管目前中国主要消费是猪肉,但比重在减少。猪肉贵的时候,禽肉鱼肉一样贵,它们是一个板块。反之亦然。在2009年9月到2010年6月这半年多时间,中国所有的养猪人全是亏损,同样养鸡鸭的也基本不赚钱。
这个时候毛猪收购价最低到8块多一公斤,8-10块的价位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远低于成本价。做得最好的可能就是保本,这还是在不算折旧不算用工成本不算利息的前提下。亏得少的亏100多一头,多的亏三四百一头。那时候鸡苗鸭苗极低也没人要,鸡的养殖也下降。
不过养鸡周期很短,调节很快,一旦市场好转,猪肉鸡肉价格上涨,就有大量养鸡养鸭,鸡苗鸭苗就特别贵。因为猪的生长周期特别长,本来猪的生长需要半年,但要繁育母猪,大概要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