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上中旬,我国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数环比下降66.7%,疫情发生势头趋缓。虽然部分区域因非洲猪瘟引发猪肉供需出现不平衡,产生了产区跌、销区涨现象,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节日期间猪肉供应有保障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国非洲猪瘟前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疫情呈点状散发态势,疫情总体可控。截至1月20日,全国有25个省份先后发生104起非洲猪瘟疫情。目前,已有五分之四(83起)疫区解除封锁。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其他领域的影响总体可控,目前全国猪肉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节日期间猪肉供应有保障。
疫情发生势头趋缓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自2018年8月份辽宁沈阳发现我国首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农业农村部及时采取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响应措施,牵头组织协调各省份和各部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防控措施。
据介绍,按照非洲猪瘟应急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指导发生疫情省份严格落实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所有已发疫情均得到了有效处置,没有发生二次扩散。
动物疫情防控是个系统工程。疫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建立内部防控工作机制,加强本系统防控工作。应急管理部在有关省份消防总队组建机动队伍,强化培训演练等应急准备。农业农村部会同海关、公安等部门,共同做好境外疫情防堵、疫情溯源调查工作。多数部门建立了防控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及时通报信息,研判防控形势。农业农村部还协调指导京津冀3地推进联防联控升级,加快构筑生猪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截至1月20日,全国有25个省份先后发生104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家猪疫情102起,野猪疫情2起。上述104起疫情中,有66起是主动排查发现的。
目前,已有五分之四(83起)疫区解除封锁。其中,河南、辽宁、浙江、安徽、吉林、云南、上海、湖南、湖北、江西、天津、北京等12个省市的疫区已全部解除封锁。同时,2019年1月上中旬,新发生疫情数环比下降66.7%,疫情发生势头趋缓。
猪肉供应总体充足
“2018年猪肉价格总体波动不大,非洲猪瘟对市场影响有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去年猪肉价格呈现“上半年下跌、下半年季节性回升、非洲猪瘟发生后产销区有所分化”等特征。据监测,2018年全年猪肉批发市场均价为每公斤18.7元,同比下跌12.1%。2018年8月份非洲猪瘟发生后,受活猪跨省禁运政策影响,区域间供需出现不平衡,引发了产区跌、销区涨现象。目前,随着流通渠道逐渐通畅,产销区猪价分化趋势放缓。
唐珂建议,2019年广大养殖场户可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增加补栏。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保障生产供给、畅通种猪和仔猪调运的相关政策,解决养殖户增养补栏的后顾之忧。
为降低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影响,各部门积极合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财政部及时将非洲猪瘟纳入扑杀补助病种范围,督促地方财政落实经费保障;铁路部门积极调整运力,保障防控物资运输;银保监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殖、屠宰企业的资金支持,督促各保险公司及时足额赔付;农业农村部统筹安排生产供给,并会同商务部指导各地做好产销对接,加强市场监测,确保猪肉市场供给;上海市级财政则对全市原种猪场先行补贴了6个月生产维持性资金。
为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养殖、交易、屠宰环节排查全覆盖,生猪养殖场户监测全覆盖的要求,部署开展监测排查。农业农村部对生猪运输车辆实行备案,并与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联合开展生猪承运车辆查验;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全面暂停生猪承运业务,加强生猪产品寄递查验;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生猪产品市场环节监测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餐厨剩余物全链条监管,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
“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其他领域的影响总体可控,全国猪肉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节日期间猪肉供应有保障。”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说。
将“调猪”改为“调肉”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李文京表示,当前之所以仍然有新疫情发生,是因我国边境线长,国际交流频繁,境外疫情传入风险持续增大。来自疫情国家的猪肉及其产品走私、旅客携带物、国际航班及铁路班列、野猪越境等均有可能从境外带入病毒。此外,我国生猪养殖中小散户的数量还很庞大,散养户的生物安全条件较差,且多有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的习惯,传入疫情的风险较高。
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要求。我国生猪调出省份13个,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调入省份主要分布于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记者了解到,各地生猪生产方式正在积极适应限制调运措施,改“调猪”为“调肉”,全国生猪供应和价格水平总体稳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计扑杀91.6万头猪,约占我国目前约7亿头生猪出栏量的0.13%,直接影响非常有限。
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尽管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但我国科研人员正加紧攻关。日前,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支撑项目启动论证会在山东举行。该项目以非洲猪瘟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其病毒传染源、主要传播路径等流行病学规律及其遗传特性,力求创制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活疫苗。科学技术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蒋丹平表示,要以此为契机,强化基础研究、强化流行病学研究、强化联合攻关,建立好研发支撑体系、疫情防控体系,提升非洲猪瘟防控能力。
考虑到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短期内彻底灭除非洲猪瘟难度极大,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养猪场户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健全防疫制度,严格车辆人员清洗消毒,杜绝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要加强人员培训,规范疫情排查报告,绝不允许隐瞒疫情。同时,要提高对市场供应形势的预见性,抢抓机遇,积极补栏,稳定母猪存栏,妥善做好生猪生产安排。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