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单完成后,我们已与多家客户进一步洽谈合作。”新年伊始,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衢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蒋阮洪介绍,2018年11月15日,创新开发的商业性生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签出首单,承保了龙游县生猪养殖龙头企业36000头生猪,提供了生猪饲料原料价格风险保障金额3600万元。这是国内首单基于玉米、豆粕期货主力合约的生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也是生猪产业链金融的一大创新。
进一步发挥“稳定器”“调节器”作用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频频关注农产品价格保险制度。2016年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2017年提出“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这为保险公司提供参与“保险+期货”项目的政策基础。
作为我省农险经营主体之一,太平洋财保浙江分公司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农险工作首要目标,注重提升专业水平,做好农险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农险新产品,力争进一步完善区域农业保障体系。
我市历来有生猪养殖传统,家猪饲养占重要地位。养殖场、专业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应运而生,生猪产业化养殖水平逐步提高。但价格波动极大影响养殖户积极性。以2013年12月-2015年6月为例,猪粮比一直处于6.0以下,期间猪价长期处于低位运行,其中2014年4月,猪价最低至10.49元/公斤。如何发挥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稳定器”“调节器”作用,利用保险保障养殖户利益、消除后顾之忧,是政府部门和保险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从2016年起,太平洋财保公司与浙商期货探索“保险+期货”项目合作,其中包括基于期货场外期权对冲风险的生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积极开展市场调研,进行产品设计。征求养殖大户、饲料公司、畜牧专家等多方意见,2017年底向原中国保监会报备产品。
“保险+期货”控制经营风险和成本
饲料成本一般占生猪养殖成本60%左右,饲料成本的控制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大型养殖企业盈利空间。基于此太平洋产险浙江分公司创新开发生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在成本控制上,产品开发参照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价格保险+期货”的模式进行风险对冲,以此控制经营风险和成本。
产品借鉴“保险+期货”运作模式,创新编制猪料期货价格指数。该指数基于玉米、豆粕两种期货产品价格进行承保理赔服务,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来对冲农户购买保险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即养殖户向保险公司购买生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支付保险费,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养殖户获补偿;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签订场外期权协议,向期货公司购买玉米、豆粕期货看涨期权,转移风险;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市场复制期权对冲风险;在保险有效期内,玉米、豆粕饲料价格上涨,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获利;期货给参与保险公司补偿,保险公司给养殖户相应现金补偿。
创新生猪养殖产业链金融生态
创新运用“保险+期货”模式,向玉米、豆粕期货要效益,抵御猪周期下行“剪刀差”,化解生猪饲料原料过快上涨带来的财务风险。相关负责人介绍,成效表现为形成生猪饲料“价格保险+期货”商业模式,探索“价补分离”机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创新生猪养殖产业链金融生态。
太平洋保险与浙商期货深度合作,形成生猪饲料原料“价格保险+期货”的商业模式。浙江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有标表示,企业要长久运营,关键在于规避风险,保障正常经营,在遇到重大灾害或者经营风险,能通过保险产品有效化解。生猪饲料成本价格指数保险,由于运用“保险+期货”模式,可化解生猪饲料原料过快上涨带来的财务风险,是积极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散与转移工具,“也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保险产品。”
“做一家有温度、负责任的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积极探索农险新产品,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下一步将探索多机构参与的综合性保障计划,即将保险合同向银行作为权益抵押,提升养殖户信用水平,银行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打造一个保险、期货、银行多方共同参与的产业链金融生态。
(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