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猪价跌穿成本线 破解“猪周期”咋这么难?
温氏股份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猪价已是近10年以来的低位。是否是最低点不好判断,综合来看已处在周期底部。从历史周期以及行业态势来看,底部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今明两年,公司商品肉猪出栏量保持15%-20%的增长,特别是明年开始,出栏增速加快。
另外,据新华社报道,最近生猪价格一路“跌跌不休”,当前价格较年初降了四分之一,且尚未探底,让人对“猪周期”是否卷土重来绷起神经。如今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整治淘汰大批猪场,为啥猪价反而跌破成本线?
环保落地让大批猪场退出,并没有让这个行业更加赚钱
近几年,环保督查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纷纷依法对畜禽禁养区进行清理整治,导致大批猪场关闭退出。以北京市为例,据市农业局统计显示,从2016年底到2017年底,仅一年时间,就有321家规模以上生猪养殖企业关停。
同时,经过养猪产业升级转型和几轮“猪周期”的淘洗,大量散户也退出市场。长期为农业企业提供咨询的上海辅音国际通过对其经销商的摸底估算,表示:目前生猪养殖市场上的散户比例下降至约20%,规模养猪场占比40%(其中集团化企业比例上升比较快,已达到20%),另外专业养殖户约占40%。
然而,大批猪场的退出, 并没有让这个行业更加赚钱。2016年,猪价曾最高涨至一斤10元附近,之后开始回落,这本属正常市场现象。但是,自今年1月第3周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今年春节过后,价格下跌更为明显。虽说,目前价格企稳,但仍处于亏损阶段。
产能大释放:“猪太多但消费跟不上”
对于猪价下跌的原因,记者采访的多家养殖户认为,目前“猪太多但消费跟不上”。
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近10%,出栏量同比增加20%以上。而在需求端,市场对猪肉的需求较往年减少,加之年后迎来消费淡季,导致市场需求疲软。
不少养殖户和业内人士认为,这几年大企业靠着资本实力持续扩大养殖规模,使得生猪市场供应充足。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很多养殖企业纷纷调整产业布局、扩大生产规模,生猪产能逐渐释放,市场供给明显提升,填补了环保限养导致中小散养户被淘汰所减少的市场份额。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大型养猪企业出栏生猪头数达到了5962.1064万头,和2016年相比,增长了30%之多,增长非常快。随着各地建设的猪场的纷纷投产,相信接下来产能会进一步释放,大型养猪企业在全国生猪出栏中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价格涨跌加剧,频繁伤农,如何破解?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霞说,养殖企业通过提升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抵御市场风险。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也将带动品牌化发展,会有更多大企业沿着“饲料原料-饲料-养殖-肉品-熟品”路径布局全产业链。
辅音国际董事长赵明认为,稳定养猪市场,既要加速规模化进程,也要考虑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推动种养结合模式下的家庭农场养殖。规模化解决了效率、技术、成本的问题,但满足不了个性需求,未来家庭农场养殖还有很大的市场。
赵明还说,大数据缺失,是造成大企业盲目扩产,养殖户跟风养殖的一大原因。“可通过疫苗公司的普通免疫疫苗用量、屠宰厂的屠宰数量、小猪料的销量几条路径获取真实市场数据变化,判断养猪量到底是增是减。”
专家表示,通过电子商务将销售和流通领域打通,也可防范价格波动风险。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说,农产品流通线上化有助于养殖户节省成本,扩大销售渠道,从而减小价格波动所受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毛学峰建议,政府可以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例,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设立产业基金、价格保险等方式对养殖户予以保障。
(综合新华社、中国经济导报、证券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