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取消国家储备肉交易服务价格政府定价,实行市场调节价。要求有关单位应遵守《价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合法经营,提供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服务。
那么,什么是国家储备肉,取消政府定价意味着什么,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国家储备肉分为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两部分,同时又分为活猪储备和冻肉储备。国家储备肉是应对突发事件、平抑肉价波动的重要手段。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
姬光欣:生猪储备和鲜肉储备是国家储备肉制度主要的两种储备类型。生猪储备主要由国营养殖场负责经营管理,冻肉储备主要是在城市里建立冷藏库,用低温冷冻的方法储备大量鲜肉。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建立了国家储备肉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物质供应也逐渐丰裕,尤其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生猪供应一直在稳步增长。本世纪初,我国人均猪肉年拥有量已超过了欧洲的水平,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储备肉制度都没有利用的机会。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
姬光欣:储备肉制度实际上是一个无形的网络,遍布于主要的城市,可以说各个地方上的代储企业、储存库、活畜储备基地和加工企业都是这个网络的结点。在运作方式上,中央储备肉的制度也是比较市场化的,活畜的储备会根据市场情况随时的调整,临近到期的冷冻肉也会随时推向市场,一方面是减少了浪费,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无论是生猪储备还是冷冻鲜肉储备,都是动态储备。这个动态是指:随时都有新鲜的储备肉入库,新鲜肉入库的同时,到期或者过期的储备肉会出库,尤其是新鲜猪肉经过一段时间冷藏之后,已经无法继续保鲜,必须拿到市场上销售或者处理掉。也就是说,在超市里买到的猪肉很多是国家储备的冻鲜肉。当然了,消费者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储备肉的入库和出库,产生了收储和放储两个行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收储和放储两个过程带来的意义,正是国家储备肉制度存在的一大意义。
李国祥:储备肉主要的目的就是平抑市场的价格,稳定供给。当生猪供给偏多的时候,政府一般采取收猪,增加生猪储备的数量,避免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等生猪价格过高时,或者供应偏紧时,就把储备肉拿出来供应市场,增加供给稳定市场价格。总的意思来说,通过调节供给,稳定价格,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定价往往是要高于市场价格的。比如当猪肉行情不好时,市场价如果是每公斤10块钱,储备企业如果是按12块钱进行收储,2块钱的补贴政府来出;当市场猪肉价格较高时,比如是每公斤15块钱,储备肉就按照13块钱去卖,2块钱的差价政府来出,还给储备企业等储备主体。
备肉的收储和放储两个行为产生了交易,在这个交易过程中会发生服务,这些服务就叫国家储备肉交易服务。此番新政出台前,我国采取的是政府强干预的方式,规定服务价格。李国祥认为,新政提出取消国家储备肉交易服务价格政府定价,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李国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这种服务价格政府不再定价,回归市场,根据供给的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再加上实际成本,由市场进行定价。这样有助于服务主体改进质量,也有助于把服务的价格下调。政府把服务价格的定价权取消,实际上就是降低了费用,也有助于肉的储备,更好的发挥调节作用。当然这也与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放管服改革是直接相关的。
春节将至,肉类的供应和消费进入了黄金期,出现了供需两旺的状态。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认为,在此时出台取消国家储备肉交易服务价格政府定价的新政,时机选的非常好。
冯永辉:因为现在是全年中消费的最旺季,现在供需两端经过充分的博弈以后已经稳定下来了,在最旺季保持现在的状态,说明供应量和需求量总体是均衡的,而且是一种高水平的均衡。任何市场上普通的因素很难对供需的结果造成方向上的改变。
猪肉是菜篮子里的重要商品,任何有关猪肉的政策都会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冯永辉认为,除了时机的把握,此时出台新规也是在向猪肉市场传递非常明显的信号。
冯永辉:这个信号更多的是传递给屠宰企业的。过去是由政府定价,屠宰企业受益。现在政府不再定价了,会影响到一部分屠宰企业的利益。春节的消费旺季要到了,各方都不要主动的人为干预市场价格,希望合理价位平稳震荡,既没有大幅上涨也没有大幅下跌,这种状态是对产业链都有利,希望大家都来维护当前的状态。
(信息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