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业在政府环保措施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整体产能恢复依然处于较为迟缓。根据汇易市场进一步评估,在划定的禁限养区域内,约有50万户的不达标养殖户/场被搬迁/拆除/改造,散户流失程度较高。然而,在我国生猪养殖业连续三年盈利的行业背景下,大量资本流入生猪养殖业,规模化企业扩张步伐加快,2017年下半年开始,规模化企业的增量效应开始有所显现。
根据我国部分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显示,5家上市公司2017年的商品猪销售量均较2016年出现明显增长,其中以牧原增幅最为显着,而温氏则继续“把持”行业龙头的低位。同时,也可以从散户流失和规模化企业供应能力不断增加的反差中可以看到,我国生猪养殖业更替步伐正在加快,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将成为2018年生猪养殖业转型的新趋势。
1、2017年我国生猪上市公司销量增幅明显,温氏数量占优,牧原同比最强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所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的商品猪销售幅度较2016年明显增加,其中温氏全年销售1904.17万头,同比增长23.37;牧原全年销售723.7万头,同比增幅173.92。6家生猪上市公司的全年商品猪销量平均增幅为63(同比)。
当然,尽管商品猪销量增加,但2017年全国毛猪均价整体下滑,养殖效益较2016年也萎缩了6成左右,上市公司今年的净利增幅或明显收窄。
2、规模化企业生猪供应能力“渐入佳境”,2018年生猪供需关系进一步平衡
根据JCI市场资讯显示,受到此轮我国生猪超强/超长盈利周期影响,近两年来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开始扩大生产和进行区域布局战略。有调研报告显示,6个省区(黑龙江、吉林、贵州、广西、云南和海南)的规模企业调查表明,所调查企业的2016-2020年生猪规划产能为出栏3545万头,相当于南方水网地区两年来的生猪调减量。大企业2016年新投项目产能于2018年持续释放,但基于政府对于环保的监管只会更严,以及对于新建猪场的环评和用地审批严格,部分养殖企业新上马的项目进展缓慢,生猪供应增幅或比我们预期的略低一些(以东北地区为例,目前仅有牧原在东北地区的投资项目已经连续开工建设,大多在2018年底前建成,其他多家企业还未动工)。
综上所述,我国生猪上市公司生猪销量的增长其实是近两年来规模化企业大举扩张后产能增量效应释放的一个现象,进入2018年后我们认为市场整体供应还将保持增长的趋势,且增速会快于2017年。同时,在我国政府环保和质量“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大趋势下,生猪养殖业将进一步升级改造,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养殖信息每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