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畜牧统计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全国畜牧总站配合农业部畜牧业司,开展了数据核查工作。在各地实地核查过程中,看到有些地区为推动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做了大量有益尝试,探索出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将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供各地区畜牧监测工作者参考借鉴。
加强制度建设
领导重视,提高监测工作成效。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各地区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关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指导督查工作进展。做到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保障了畜牧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规范工作制度,确保程序规范合理。各省根据农业部要求,全部建立了本省的相关制度。多数市县也建立完善了自身的制度体系。比如贵州省平坝区畜牧服务中心建立了《统计岗位责任制度》、《统计工作纪律制度》、《统计业务培训制度》、《统计报表审核报送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生猪固定监测工作制度》、《生猪固定监测数据采集上报工作要点及流程》、《生猪固定监测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职责》、《生猪固定监测村级信息采集员工作职责》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统计监测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科学有序开展统计监测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开展绩效考核,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严格的考评机制能起到规范和激励作用。辽宁、河北等省份将畜牧统计监测工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作为评定实现年度工作情况的重要条件之一,考核成绩与各地项目申报挂钩。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数据质量,还能促进各地区学习改进,提高业务水平,形成“赶学比超”的工作机制和氛围。
加强统计员队伍建设
挑选合适的信息采集员,提高数据采集质量。选取村级统计员时要注重挑选有文化、有经验、熟悉所在村畜牧生产情况的人员来担任。比如河北省宽城县,是由村级防疫员担任统计员,村级防疫员负责全村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平时对全村补栏畜禽疫苗补注、出栏开检验证明,这样对养殖户的存出栏情况了如指掌,和养殖户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可以保证数据采集顺利和准确。选取价格信息采集人员时要注重熟悉了解价格行情变化,对价格信息敏感并且和能和当地摊贩关系较好的人员担任。比如福建省龙海市在农贸市场安排屠宰站协管员协助收集各种畜产品价格,屠宰站与各摊主关系比较密切,方便随时采集数据。顺畅的数据采集机制,有效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情况开辟新的调查模式。比如河北省滦平县雇用了龙头企业人员担任统计员。由于当地监测村户为华都集团合同户,华都肉鸡养殖实行是雏鸡购进、饲料、药品、防疫、出栏“五统一”模式,所以华都工作人员对合同户的生产养殖都非常熟悉,由他们担任统计员,既可以方便快捷的收集数据,又可以根据监测户的购销单对比检验统计数据,提高了数据质量。
稳定工作团队,保障工作连续稳定。因为频繁的人员变动容易造成工作衔接不到位和新接手人员业务不熟的情况,所以稳定队伍是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目前各省有很多省级统计员、县级统计员和村级统计员自2008年监测以来一直负责统计监测工作,至今已有近10年,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的工作开展得心应手,进一步保障了数据质量。
实行分片管理,责任义务落实到人。部分地区实行了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兽医站与乡镇站长、村级信息员签订责任状,将报表上报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考核内容,也与年底的补助资金挂钩,把责任义务都落实到人,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深入开展培训,提升统计员业务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畜牧统计监测工作人员学习交流,提升业务水平。在培训方式上,除了基本的集中培训、讲解答疑以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新办法新模式,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比如开展专题培训,增加畜牧业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课,帮助非畜牧兽医专业的统计员更好地理解畜禽生产和畜牧统计指标;或者在传统讲课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模拟测试环节,模拟现实数据采集过程,让学员在培训课堂上进行操作,加深统计培训的印象,提高培训的效果;还可以开展经验交流,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并在村级采集员之间开展经验交流,讨论交换意见,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天津市为提高畜牧统计监测工作的质量水平,就采取了专题培训模式,邀请不同畜种专家对监测数据进行讲解、剖析。同时区县统计人员也经常深入到场(户),现场指导数据采集人员,以统一信息采集人员对数据指标的理解,规范监测信息采集方法。这些培训工作,大力提升了基层数据采集人员业务素质,对整个统计监测工作起到了纲举目张,理通而百顺的作用。
优化工作方法
建立信息数据库,抓实监测数据。对于不同时期采集的畜牧业生产、管理、产品流通等方面监测数据,可以建立畜牧业信息数据库,收集、保存和使用这些数据,确保畜牧业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福建省非常重视统计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每年都要求各地实名备案规模场数,建立了一套可追溯的规模场数据库,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期开展规模场的临时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保证备案表的真实性。在每年畜牧业专业年报布置会时,福建省都要求各县上报农业部规模表分档的存出栏和场(户)数信息必须与备案表一致,否则不予通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原始报表规范保存,保证数据可追溯。大部分监测县监测数据备案较为规范且齐全,均建立了村户备案表和县级数据保存档案,保存了原始数据档案和电子版材料,档案管理规范化。以清晰明了的查询相关数据,保证了数据来源可以追溯。
加强部门合作,检验核定数据。畜牧统计工作中有些指标统计与其他部门的统计指标重合或存在逻辑关系,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其他部门数据,对比检验畜牧行业统计数据。比如辽宁省乡镇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同时负责畜牧统计和动物卫生检疫工作,就可以通过对比畜牧和检疫证发放记录的两套数据,来判断所采集的数据是否准确详实。同时他们还经常与统计局、调查队等部门沟通协调、互通有无,相互印证生产数据准确程度,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将行业统计数据做实做准。
推动监管监测一体化,提高数据质量。推进监管监测一体化,主要目的是以监管促进监测,用监测结果改进监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些地区将生鲜乳生产收购的监管和监测结合起来开展工作,通过监管的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
宣传引导
增加宣传力度,降低工作阻力。加强宣传,讲清楚开展畜牧统计调查的目的意义,打消各地开展工作的顾虑,克服畏难情绪,形成工作合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监测户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能积极支持配合此项工作的数据调查采集,认真做好监测台账数据记录,为采集员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利用多种平台,构建数据交流桥梁。可以建立网络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及时发布养殖信息、价格动态和原料价格等信息,使养殖户随时随地都能了解生产动态,让他们适时调控生产。也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建立QQ群和微信群,让信息采集员、养殖户加入QQ群和微信群,及时发布更新监测情况,指导他们记录数据。
保障经费
强化资金监管,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在抓好统计监测工作的同时,还要强化监测经费管理使用,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及时兑付数据采据员劳务费和定点监测户补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套取监测补助资金问题的发生,确保统计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优化资金使用方法,发挥资金最大效能。安徽省临泉县畜牧兽医局每年给信息采集员免费发放办公用品,如文件包、计算器、订书机、纸笔等。年底由县畜牧局评选出5位优秀信息采集员,颁发表彰证书和奖金,很好地调动了统计员的积极性。此外,县畜牧局每年给监测场(户)免费发放消毒、驱虫和保健药品。奖补额度虽然不高,但在发放奖补的过程中增进了县畜牧局统计员、各村信息采集员以及监测场(户)之间的多方交流,切实提高了信息采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监测场(户)的工作配合度,保障了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全国畜牧总站行业统计分析处供稿
(中国畜牧兽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