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物蛋白生产,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升级
首先,我们要清楚,养殖产品是为谁服务的?消费者!消费端的需求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行业的走向。我们这个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在满足动物蛋白供应“量”的需求,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关注点的改变,对于动物蛋白的消费也会有习惯和偏好的转移。比如,在消费能力低的时候,对肉鸡和鸡蛋的需求较大;而消费能力强的时候,又对牛羊肉和水产品有强劲的需求。之所以这些年猪肉消费量变化不大,是因为猪肉消费属于中档动物蛋白,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尤其是过去的低端动物蛋白消费者(禽肉)有一部分已经消费升级,所以,这种变化被对冲了。
我们知道了这个趋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发展方向。是走品质型的品牌溢价之路?还是走成本领先、以量取胜的数量扩张之路?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为什么很多养殖企业做得好企业却做不好品牌肉?因为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思维:
工业化思维重视成本领先
工业化是实现规模化的前提,规模化的意义在于通过规模来降低成本,这是一种“省”的理念,通过各个环节的精细化和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这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考量,盯的是“物”、“事”、“技术”。
消费者思维重视卖出价值
当然,消费者思维并非不重视成本,但不是排在第一位的。消费者思维重视如何占据消费者的心智,从品质、情感、体验等多维度实现对消费者的吸引,从而实现商品溢价。更多的是盯着消费者这个“人”,和“心”的变化,去影响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从营销的角度来思考,盯的是“价值描述”和消费者的“价值认知”。
二、更加重视生产环境和设施工业化的途径之一就是“工具化”,工具化是一个概念。所谓的工具就是:提升效率的器具。这个工具可以涵盖一切有利于改善生产效率的机械、设备。其特点是用物来代替人。凡是“物”能做好的,尽量不要用人。我们可以看到在近几年的各类畜牧业博览会上,最热闹的当属畜牧用机械、设备、装置。未来十年,中国规模化养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硬件的大升级,这是工业化的阶段性爆发。它包括:·机械化、·智能化、、物联网化、系统化、·软件化
我们看你是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场,主要看这上面5点,加上管理的现代化,共同组成了养殖现代化的特征。不过,在这里我们还是要提醒一下:人是一切的主宰。所有的“物”都是由人来操作的,人的思维、人的技能、人的心态和状态,决定了“物”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效率。最近有个已经被证实的笑话:印度自独立以来,已经摔掉了1000多架战机。这是什么概念?印度的飞机基本上都是买来的,包括世界各国的一些先进战机,可惜印度军人却没有能力维护和驾驭这些战机,所以,导致这样一个局面。
三、环保处理已经成为固定成本
过去,散小养殖户是不做环保处理的,专业户也顶多搞一个沼气池。很多规模猪场也仅有三级沉淀。现在不行了,环保监管已经不再是运动,已经成为常态化高压政策。今天不是要不要搞环保处理的问题,而是粪污处理不达标就无法生存的问题。
现在,规模化养猪场的环保设施投入已经占15%左右,这还不包括运行成本和环保(排污)税。未来一头猪、一只鸡里要包括多少钱的环保成本要好好算算了。
四、从重资产到轻重并举
养殖业,尤其是养猪和奶牛业,是典型的重资产。养殖业的重资产只要善于经营是能有回报的,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轻资产运作。不过,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轻资产运作的典型成功案例。为什么?你是轻资产,人家是重资产,如果不是你的系统很厉害,人家看不起你,也不敢跟你合作,因为资产在很多时候是什么?既是实力,也是合作的背书。
现在看来,很多企业资产投入过重,想轻一点,但又有紧迫感,想继续做大规模抢占份额。所以,那些本身资产已经较重的企业,开始进行轻资产合作方式,是用“重”和“能力”来带动“轻”的部分。未来的资产租赁、合作养殖、寄养母猪、放养等方式会越来越多。
五、进军肉食品业
肉鸡产业早已经是这种景象了,很多肉鸡产业链公司都有自己的食品深加工厂;蛋鸡养殖业也一样,排名一线的前10家企业均有自己的鸡蛋品牌运作机构;甚至“新希望”还涉足牦牛的全产业链;很多饲料和水产养殖企业有自己的鱼片加工厂等食品深加工企业。现在,很多养猪企业,甚至是饲料企业,也已开始关注、尝试、涉足、大力发展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品牌肉品。湖南“九鼎”做了“全一手”,“安佑”做了“安佑小肉铺”,这两家最初都是做饲料的。真正聪明的企业家,一定也和我一样,看到了整个中国“大肉食品业”的趋势,必将从今天的“养殖企业(养殖端)驱动期”进入“食品企业(消费端)驱动期”,早早地开始布局,甚至是直接进入。
六、中国自主养殖体系逐步成型
中国养殖业的工业化,最初大部分来自于对国外的照搬或走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在这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养殖体系一直受国外的影响深远。我们看到了一个怪现象:在很多国家的养殖模式是比较雷同的,或接近的。标准化程度高,带来了工业化的普及。而中国不一样,每一个企业都想创造,都想搞出自己的东西。由于高端系统设计人才缺乏,这一情形长期未能改观。随着这几年规模化的进程加速,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养殖场建设、养殖和管理体系已具雏形,但并不断完善。未来五年,更多兼收并蓄、中外结合并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规模养殖体系会更多地呈现在行业面前。
七、期货交易深度影响养殖业
目前,除了已经开通的“鸡蛋期货”越发完善外,近期,“生猪期货”也即将开通,将成为影响猪价和生产计划的晴雨表之一。期货的作用之一就是对未来价格的发现,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期货买卖的是心理的预期,是对未来的判断。我们熟知玉米、豆粕期货,它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饲料行业。
八、金融工具助推养殖业
民间有句话,叫“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讲得是活体动物的风险。也正是因为养殖业这些高风险特征导致金融机构并不愿意支持养殖业,除非你有可以保证它资金安全的抵押物。金融工具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养殖业的工业化进程。最近几年,很多金融机构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开始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金融工具创新,例如:保险、租赁、网贷、担保、无抵押融资等。其中不乏像阿里蚂蚁金服、海尔金融、宝象金融、农信互联等这样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租赁金融工具,必将在养殖工业化上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句话说得好:“管理不好做不强,没有金融做不大。”这也是大家需要研究并重视的。
很多人喜欢总结过去、盘点现在,这么做的意义越来越小了,因为那都是过去时,而未来才是我们需要抓住的。为了更好的抓住未来,我们尽量不要凭经验。经验是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今天可能会禁锢你的思维,可能会有路径依赖。我们需要学会以终为始,再结合当下的变化,才能更好的推断出行业发展的轨迹。
(谋易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