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南川生猪养殖小镇的“绿色革命”

发布时间:2017-09-06

   位于南川区北部的石墙镇,正进行着一场“绿色革命”。多年前,这个小镇是南川首批发展生猪养殖的乡镇之一,“敢吃螃蟹”的勇气和决心让不少村民当上了养殖户,也收获了农业转型发展创造的“第一桶金”。然而,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带来的恶果日渐显现,河流污染、农田减产、空气变差,环保的警钟不断拉响。

   “该关停的关停,不达标的立即整改,一律不许新建养殖场!”今年5月20日,石墙镇党委政府决定从源头治理污染,形成合理化常态化畜禽养殖管理机制。

   关停:禁养区内全面叫停

   杨德林是该镇出了名的生猪养殖大户,当了十几年“猪倌”的他最近闲了下来。“把这最后的几十头猪卖了,我就把养殖场关了,环境保护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我可不能成了罪人。”杨德林的话语中,有些无奈却也坚决。

   杨德林的养殖场位于该镇楼岭村2组,紧邻黑溪河。“当年就是看到在河边好排污,交通也方便,就把养殖场建在了这里,没想到这可是大错特错。”杨德林坦言,在建养殖场之初,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利益,不曾想却违反了环保规定。这次,他下定决心要关掉养殖场,不再为了眼前利益砸子孙后代的饭碗。

   该镇农服中心副主任何东介绍,按照规定,集镇规划区、饮用水源地、河流控制区、主干公路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区域属于畜禽禁养区。在该镇,建在畜禽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共有5家。

   为了发动养殖户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该镇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小册子、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相关法律法规、整治时限等的宣传,5户禁养区内的养殖户均表示,将在今年底全部关停。

   治理:直击问题“一户一案”

   据了解,全镇共有85户生猪养殖场,除了5家需要关停的,还有80户处于畜禽限养区和适养区,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全部被列入整治范围,按照要求必须规范达标。

   何东介绍,80户养殖场存在规模不等、条件不同等情况,为了确保整治顺利完成,该镇决定分批实施整改,将其中26户影响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养殖场纳入首批治理,并制定了“一户一案”整治措施。首批整治已于7月完成整改并投入使用,余下的纳入第二批实施,计划于10月底全面完成整改。

   在该镇石蛾村2组生猪养殖小区养殖户周恩元的养殖场内,一块写着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的公示牌被挂在了墙上,上面写着整治内容、整治时限、监督责任人。周恩元说,镇里开了动员会后,他认识到了污染的严重性,回家后,他主动召集养殖小区的养殖户开会商量治理方案。如今,养殖小区内的7户养殖场按照各自的需求新修了沼气池、沉淀池和排污管道,达到了规范达标要求。

   “根据养殖户整改完善的情况,我们镇上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何东说道。

   发展:减排还田绿色优先

   经过沉淀的污水有何用途?经过整治带来怎样的效果?在与养殖户张旭英的交谈中,记者得到了答案。

   正在养殖场旁翻土的养殖户张旭英说:“沉淀池修好了,我把剩下的这点土翻出来种点菜,浇水施肥都方便。”

   张旭英家的沉淀池就建在养殖场旁,分为3个小池,一头连接沼气池,一头连接管道。从养殖场出来的粪便首先经过初级沉淀后进入沼气池,接着顺流而下进入这个分级沉淀池,经过三级沉淀后,由管道排入农田。

(图片均由石墙政府供图)

   该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夏明华介绍,采取分级沉淀的方式来处理污水是一种科学环保的治理手段。从养殖场出来的粪便顺着管道首先流入初级沉淀池,接着进入沼气池发酵厌氧,然后流入三级沉淀池。待这一系统净化措施完成后,污水就可变成灌溉农田、果树的有用水源,施到地里待土壤自然消纳,发酵后的粪便又可用作肥料反哺庄稼,同时,还可为村民的生活用火提供沼气。

   这一说法,得到了张旭英的认可,“不瞒你说,以前那些污水都是直接排放,一到夏天臭气熏天不说,被污染的庄稼田里水稻都不长。这新的沉淀池修好后,排出的水清亮得多,不说别的,蚊子都少了。”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