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京津贫困地区草牧业增收脱贫暨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推进行动启动仪式在隆化县举行。启动仪式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提出,要立草为业,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带动农民增收脱贫。
立草为业,张家口、承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达71.5%
8月下旬,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孤山子村已微微发黄的牧草蔓延到天际,景色迷人。但在三年前,这里的草原还退化严重,黄沙裸露,风一起就漫天扬尘。
“县里建设了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通过人工种草,不仅改善了生态,还为养殖业提供了优质饲草。”该县农牧局草原工作站站长孟兆明说,示范区实施了草原围栏封育、草原改良和饲草饲料基地建植等工程,治理总面积90100亩。目前,项目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5%至80%,草原生态大幅改善,农牧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大滩镇的实践是我省发展草牧业的生动体现。“草牧业字面上是草业和畜牧业结合而简化的复合词,实际其在内涵上有了显著拓展和深化。”省畜牧兽医局草原与饲料处处长李连树说,“草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现代化生态草畜产业,突出了草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合理配置与协调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草原牧区健康持续发展。
我省环京津贫困地区的一些县处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草牧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立草为业,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加大粮改饲实施力度,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做大做强草业。
根据环京津贫困地区草牧业增收脱贫推进行动方案,2017—2019年,农业部和我省将依托国家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支持落实禁牧制度,改良退化草场,建植人工草地,发展草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在张家口、承德两市建设草原围栏91万亩,改良种草40万亩,共涉及贫困村140个,两地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达到71.5%。
农业部和我省还将支持康保县、沽源县等环京津贫困地区饲草专业生产合作社、饲草生产加工企业、奶牛养殖企业等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建设高产优质苜蓿基地2万亩;支持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场就业等方式,增加收入。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造绿色有机畜禽产品品牌
隆化县郭家屯镇养殖户于海龙,通过实施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每头肉牛每天消耗精料减至1公斤,每天饲养成本降低4.8元。
位于隆化县的北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依托当地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生态种植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该公司生产的北戎生态牛肉通过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打入了北京市场,创出了北戎牛肉品牌。
相关专家表示,要发展现代草牧业,必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构建现代草牧业生产体系,打造绿色有机的特色畜禽产品品牌。
“依托草牧业的肉牛产业,已成为隆化精准脱贫的重要支撑。”隆化县农牧局局长朱喜福说,该县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引领贫困户脱贫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6个,百头以上455个,省部级示范场5个,每个乡镇都培树了一批肉牛育肥和能繁母牛生产大户,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蝶变效应”。
发展草牧业,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有关方案,2017—2019年,农业部和我省将组织5000人次科技人员赴张家口、承德和保定28个贫困县开展“进山上坝”养殖增效行动。通过帮扶,使当地农牧民来自草牧业的收入人均年增加200元以上。
专家将深入现场,对当地养殖的羊、鸡、兔、驴等,进行特色养殖技术指导,培育特色养殖产业,实施“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活动。此外,全国畜牧总站将组织中国畜牧业协会和畜禽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我省贫困地区进行产业对接,解决销售难等问题。专家还将开展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收获加工、草原鼠虫害防治、草畜配套和牧草种质资源保护等技术指导,提高当地种养加一体化水平,增加优质商品牧草供给能力。
(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