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从粮改饲看农业供给侧改革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24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入手,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和农村改革,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粮改饲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它以推广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以发展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抓住“种、管、收、贮、用”等关键环节,走“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的路子。

    2015年以来,我省在朔州、大同等地开展了粮改饲试点。目前,已扩展到10个县,种植全株青贮玉米46万亩,粮经饲比例由77:19:4调整到了60:19:21。

   结构变了以玉米调整为核心,构建三元种植结构

   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的根本任务。近些年来,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品种,在粮食产量的增长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玉米供给宽松、价格下跌,形成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的局面。受此影响,玉米及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快速增长,玉米出现了阶段性的过剩。作为玉米调出大省的山西,表现也较为突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核心任务是推进玉米结构调整。玉米作为粮食,60%被用作饲料,其农作物秸秆也大量用于畜禽养殖。当下,优质饲草有效供给不足成为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业发展提出的潜在需求,也是玉米结构调整的方向——在玉米主产区发展全株青贮玉米,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饲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其基本路径是,以玉米为突破口推动粮改饲,适度引导玉米利用方式的转变,改籽粒收储利用为全株青贮利用,让玉米从跨区域销售转向就地利用,促进玉米优势产区向牛羊生产基地转变。

   2015年开始,我省以县级为单元开展粮改饲试点,采取以养带种的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开展青贮专用玉米、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饲料作物种植,将其收获加工后以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目前,试点县已经扩展到朔城区、山阴、应县、平鲁区、怀仁、右玉、天镇、浑源等地。

  “稳粮、优经、扩饲”,我省正在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以朔州为例,其常年种植玉米220万亩。粮改饲项目实施第一年,种植青贮玉米由10万亩增加到30万亩,按每亩产450公斤籽粒玉米计算,共去产能9万吨,青贮量达到85万吨。项目实施第二年,种植青贮玉米39.2万亩,青贮量增加到115万吨,新去产能4.2万吨。2016年,我省试点县新增饲草种植面积74万亩,粮经饲比例由77:19:4调整到60:19:21。

    市场活了以需求为导向,粮改饲后饲草供不应求

    在雁门关一带,经常听到有人到内蒙古、新疆等地去收草。同时,也有很多来自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畜牧人到山西来找秸秆等饲草。记者在忻州市五寨县的一家饲草生产厂看到,厂区内晒满了玉米加工后剩下的残渣。工人告诉记者,“这些残渣在晒干后会装好麻袋垛起来,等到冬天草料缺少的时候卖出去。这么点,根本不够卖。”

    没有好的饲草,也是大同南郊区四方高科的技术员最为头疼的事。园区内万头奶牛需要的苜蓿草,大部分依赖进口。早在2015年以前,公司就尝试着流转土地种植苜蓿。到2016年粮改饲试点,四方高科万头奶牛园区带动相关养殖园区与当地及周边县区农户签订种草订单,共发展牧草基地2.1万余亩,用4台大型牧草收储机械进行收割,并统一回收加工。通过种草,奶牛日产鲜奶突破30公斤,是5年前日产鲜奶量的1倍。

    无独有偶!

    山阴县冯氏集团通过土地流转共种植青贮玉米2000亩,饲喂奶牛1000头以上,场内建有年产沼气40万立方米的沼气站,每年集中处理粪污1万吨,通过粪污还田,使之前的沙化地得到改良,青贮玉米亩产由1.5吨提高到4吨。

    怀仁县京龙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种加销一体的龙头饲草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种草模式,以农民入股土地的形式,先后与5个村的50多户农民合作种植苜蓿2470亩,公司为牧草种植户提供“四统一服务”,即:统一种草、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天镇中地万头奶牛园区集中流转耕地6600亩种植苜蓿,并引进了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提供全程专业化的种管收储草业服务。2016年,全株青贮6万吨,带动天镇、阳高两县2万多亩籽粒玉米实现粮改饲。

……

     通过试点,朔州、大同已形成了种草养畜的浓厚氛围,并创造了多种模式。如订单服务模式——由养殖场与种植户签订购草合同,牧场提供种子、地膜等农资产品,种植户负责田间管理,牧场统一加工收贮牧草。中介组织服务模式——对直接收贮的分散牧草,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组织收获、运输、结算,打通小型种植农户与养殖场的渠道等。

     目前,我省试点县已有176个规模化奶牛场和429个现代化肉羊养殖场以订单方式收贮饲草,实现了草畜配套发展。

    收入高了农民亩均增收250元,奶牛单产超过25公斤

     当下,国内农产品价格处于下行通道,除了生猪、蔬菜等少数农产品外,整体农产品价格难有大的回升。农业比较效益成本低,价格下跌,农民增收需要拓宽渠道。

     大同朔州一带,老百姓牛羊养殖以放牧为主,好多土地种了也收不了多少,有的干脆弃耕。种植普通玉米,一亩收获400公斤籽粒和440公斤秸秆,总收入约1000元。种植青贮玉米按每亩3500公斤-4000公斤计算,总收入1200元至1500元,亩均增收250元以上。

     在朔州,已经形成了青贮玉米种植、收获加工服务、牛羊养殖企业贮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朔州已经有40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115个收贮服务企业,350台青贮玉米联合收割机,225个奶牛合作社、养殖场,343个肉羊、肉牛合作社、养殖园区,120万立方米青贮窖。

    从肉牛养殖效益来看,玉米全株青贮饲喂方式与传统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饲喂方式相比,一头牛的饲料成本可降低950元,折算到每吨牛肉的成本相应会减少3150元。在奶牛养殖上应用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每吨牛奶饲料成本能降低300元。2015年,朔州150个奶牛场的10万头奶牛使用优质全株青贮玉米,加之进口苜蓿、燕麦草配合使用,营养结构提高,日增鲜奶3公斤,奶质明显提高,每头奶牛日产鲜奶量超过了25公斤。

    我省还积极推进从奶牛大县到养羊大县的粮改饲。以前,肉羊育肥方式主要是“谷物+秸秆”。现在,实行优质牧草饲喂肉羊育肥试验,5个肉羊养殖场的8万只肉羊,使用全株玉米等优质牧草后,6月龄出栏肉羊增重2.5公斤,脂肪含量明显下降,每只羊增收30元。

        (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