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2017)中国驴业发展大会暨第七届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群策群力,为全面推动中国驴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据悉,本届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巴林左旗人民政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大会现场
驴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国内消费者对于驴肉、驴奶及阿胶等驴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农业部畜牧业司段宏超介绍,近年来,我国养驴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16年,农业部印发《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将驴纳入草食畜牧业范畴予以统筹规划;二是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在过去小散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升级突破,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2017年起,将驴纳入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范围;三是加强品种资源保护,将关中驴、德州驴等五个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据了解,面对驴业发展的新机遇,东阿阿胶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以全产业链为发展模式,在全国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积极发展驴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努力提升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农民养驴积极性显著提高,连续20年养驴规模下滑势头得到遏制。
以巴林左旗为例,毛驴养殖户达3万余户,养殖优势村25个,规模养殖场12个,毛驴改良站点10处,实现毛驴存栏18万头,年度商品驴出栏能力达8万头,从事驴产业的经济人500余人,年交易量在6万头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旗建设完成毛驴养殖村50个,毛驴存栏量达到30万头。驴产业已成为全旗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之一。
巴林左旗只是依靠驴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据悉,近些年,东阿阿胶发挥产业扶贫优势,大力推广养驴扶贫模式,累计投资2亿元,带动扶贫投资15亿元。经过活体循环开发和全产业链拉动,毛驴综合价值提升6倍以上,单头毛驴价格3年增长3000元,带动全国养驴户增收180亿元,惠及全国1000余个乡(镇)、2万多贫困户、6万多贫困人口。
供求关系失衡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在
养驴业是我国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产业。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指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我国在驴的“规模化”养殖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方面取得很大进步,驴有抗病力强、易于饲养、单头利润稳定的特点,多地政府将毛驴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出台多个文件,摸索出了多种扶贫模式。在驴科研方面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并与国际上驴研究先进国家的研究机构合作,在饲料营养、繁殖育种、产品开发、卫生防疫和驴文化几个方面取得一些成果。
“但总体上说,驴产业还相对落后,存在诸如驴品种退化严重、存栏量下降,分布范围在缩小,市场交易传统、质量参差不齐,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需要解决。”李希荣坦言。他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驴的供求关系失衡,我国毛驴的存栏量持续下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李希荣指出,需要引导行业从役用向肉用、药用、乳用及生物制品几个方面转变,同时催生驴饲草饲料、驴兽药疫苗、驴设施设备等行当,将小毛驴做成千亿的大产业。
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驴业分会会长、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
整合全球科技资源推动产业化进程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推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身为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驴业分会会长的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表示,“要大力推动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引领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加强对毛驴的繁育、饲养、疫病防控,以及驴肉、驴奶等深度开发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投入,提高毛驴综合价值、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他认为,毛驴产业要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要为扶贫脱贫做出更大贡献。要将像巴林左旗这样的案例,推向更多的贫困地区。通过全产业链开发,把精准扶贫融入产业链条、注入各个环节,广泛吸收贫困户参与,引领带动更多地区参与到毛驴产业中来,让更多的贫困户共享毛驴产业发展的实惠。
在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秘书长刘强德看来,驴业发展还需要“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市场、引导消费”。他提出,通过举办优质驴产品推介会、展示会、驴文化节、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利用专业会议和网络、报刊、电视等载体,系统科学地针对目标消费者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扶持行业龙头企业,提升驴产品品牌知名度,从多方面推进驴产业发展。刘强德还认为,虽然驴行业目前受到各方面关注,但产业仍在发展阶段,所以要研究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