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猪养殖户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多来一直在上涨的生猪价格,会突然掉头朝下,而且是在极短时间内出现较大跌幅。
“下跌就在这一周内,生猪价格每斤猛跌1元,这个跌幅太大,也太突然了。”6月22日,阜宁县万盛畜禽公司总经理邵本俊告诉记者,前几年生猪价格尽管一直下跌,但过程很缓慢,通常一周内每斤跌一两毛钱,从来没见过像这次一样的急跌。他有强烈的预感:生猪价格长达一年多的上涨周期可能要结束了,接下去很可能进入下跌通道。
事实上,猪价下跌并不是我省独有,而是全国性的现象。搜猪网统计显示,本周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大幅下跌,周均价从上周每斤10.5元跌至9.4元,在保持连续8周每斤10元以上后跌破这一水平线,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结束了之前连续11周在千元以上的记录,从上周的1195元暴跌至992元。
过去一年多,无疑是生猪养殖户的黄金时间。猪价一路“高歌猛进”,今年4月中旬,我省生猪出栏价高达每斤10.7元,创下历史新高。更让养殖户们开心的是,这个价格持续了相当长时期。溧阳市社渚镇新塘畜禽合作社负责人周琴仙曾告诉记者,猪价高了,饲料价格却一直在下降,出栏一头生猪能够净赚1200元,一年出栏1000头猪的合作社成员,就是百万富翁了。面对最近陡然下跌的价格,她也担心会不会进入一个新的猪周期。此外,进入6月以来,饲料价格也在上涨,玉米价格从6月6日每斤0.9元涨到每斤1元,两边一挤压,养殖利润就少了不少。那么是不是生猪存栏量多了、或能繁母猪增加而导致猪价下跌呢?她了解了一下农业部发布的信息后发现,5月全国生猪存栏量只比4月增加0.4%,能繁母猪存栏量跟4月相比还减少0.3%,她就不明白了:供应没有增加,怎么价格就跌了呢?
原来是“牛猪”现象晃了养猪人的眼!也就是说,生猪存栏量略减,并不意味着市场供应量的相应减少,而是恰恰相反,供应量增加了。
“牛猪”是今年以来生猪养殖业内爆红的词汇。“就是把猪养得快像牛一样。”镇江希玛牧业公司总经理马荣坤说,生猪出栏的弹性非常大,在市场行情一般时,养殖户会让200来斤的生猪出栏,不过,当价格一路走高时,养殖户们就会惜售,可以出栏的也舍不得卖,“留栏”继续养,一直可以养到400来斤。尽管农业部门统计的生猪存栏数是真实的,但不可能统计到每头存栏生猪的重量,也就是说,一头存栏的“牛猪”往往抵得上两头正常出栏的生猪。“很多养殖户,包括大型养殖场都存在大量‘牛猪’,这容易让养猪人对市场产生误判。”他说,最近生猪价格陡然下跌,就跟“牛猪”出栏量增加有关,“牛猪”一出栏就会改变市场供应量,最后就把价格砸下来了。
除了“牛猪”容易让人晃眼以外,各地投放储备冷冻肉也是导致这次猪价急速下跌的原因之一。5月以来,为了平抑猪肉价格,包括辽宁、北京、甘肃、陕西等省市在内的商务部门陆续开始投放储备肉,南京也从5月下旬开始投放1800吨储备肉。储备肉价格远低于新鲜猪肉,拉低了市场价格,而市场价格一走低,影响到养殖户的心理,导致他们抓紧出栏“牛猪”,致使生猪价格一周之内出现猛跌。
猪价急跌是不是预示着又一轮“猪周期”即将到来?有着20多年养殖经历的马荣坤坦言,猪价的拐点可能已经出现,以后一个时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行,不过不会跌到前几年那样的低位,养殖户不必有恐慌心理。他还认为,理性来看,生猪价格一路上涨是一柄双刃剑,价格上涨有利于养殖户弥补前几年的损失,养猪农民可以实现增收;然而,过高的猪肉价格却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很多市民明显感觉肉价太贵了。理想的境界是养殖户有合理的利润,居民也吃得起肉。这除了需要有关部门发布更加详尽的生猪存栏信息以外,养殖户们也不要因价格波动急于抛售,毕竟现在存栏母猪数量并没有增加,猪价继续大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邵本俊则结合自己的养殖经历提醒养殖户说,在猪价下行期,补栏尤其要谨慎;在适当补栏时,还要注意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变化选择养殖品种。早些年,绝大多数养殖户养的是外三元即瘦肉型猪,外三元生猪价格比土杂猪每斤高0.5—0.8元,而近年来消费者的口味变了,转而喜欢肥瘦适宜的土杂猪肉,今年以来土杂猪的价格反而比外三元猪每斤高0.8—1元,而且在价格上抗跌性明显比较强。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