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中央经济会议对农牧业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15-12-24

 

  12月21日,备受瞩目的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这次会议从18日开始,为期四天,是1995年以来的第一次,以往的会议都只持续了三天。明年的中国经济,怎么走?此次会议释放出来的信息各行各业各有自己的解读。2015年以来,农牧行业都在强调转型升级,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如何正确了解和理解国家政策就尤为关键了。犹如《双城记》里的传世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农牧行业深受国家政策影响

  为什么说农牧企业人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很关键呢?因为这个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纵观国家经济的各个行业,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农牧行业一样在各个环节都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在这条漫长的产业链条上,到处都能找寻得到国家的意志,只因涉及到民生问题,便成了天大的问题。

  在农牧业的产业链条中关键环节为:原料种植、饲料加工、养殖以及食品加工。原料种植环节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种植户,政府为了稳定粮食产量和价格,实行最低价格保护机制。粮食储备机制也是保护农民利益的举措之一,然而随着粮食产量连续十多年的增长,这些保护机制已经开始制约下游行业的发展。以玉米为例,国内玉米价格已远远高于国外进口价格。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国内饲料企业肯定会优先选择国外玉米,从而引发国内玉米的降价。然而,国家的价格保护机制并没有让这种现象发生,对于国外玉米也采取的是配额制。农民的利益被保护了,企业的利益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这一矛盾还无法完全解决,只有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饲料企业在这一政策现实面前如何应对,是饲料企业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养殖、食品等环节都面临更严格的环保、安全政策,在这就不一一赘述。总之,农牧行业需要更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和趋势。

  农牧行业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今,这三驾马车正遭遇各自的问题。首先是投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在2008年的时候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那时大量中小企业破产,政府为此通过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建设,中国顺利的度过了那次危机。然而投资带来的弊端在今日日益显现,那就是大量的产能过剩。

  其次是出口,这些年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便不景气,虽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恢复了一定增长但是国民的消费能力并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特别是美国对制造业的回归,近些年美国暂缓了制造业对别国的转移,重新认识到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所以中国基础工业的出口并没有较大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一些制造产业也在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人力成本的上升促使了这种产业转移现象的发生。更多基础性的制造工业或开始或加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只因他们有更便宜的人力和原料成本。

  最后是消费,过去十年城市消费的增长拉动了经济发展,然而随着城市消费的疲软,加上对消费质量的要求,城市消费已不能很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只能提供中低端产品的现实和城市中高端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外的奶粉、尿不湿会被一扫而空。大量的中国人去扫空国外超市证明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如何让这股消费需求变成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就需要全行业一起共同努力了。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问题就意味着市场。为什么说农牧产业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呢?因为农牧产业连接的是大众消费。这种大众消费是刚性的是易消耗的,体量是巨大的。虽然饲料、养殖产业产能已经过剩,但是下游的食品行业却是拥有大量的市场。特别是在如今对饮食越来越注重的时代,大众对健康、安全、营养越来越重视,他们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去支付他们的需求。这是农牧业在消费领域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农村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农村居民渴望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消费体验和服务,他们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考量越来越超过对价格的考量。

  市场主导政策托底

  综上,农牧企业对于政策的敏感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决定了他们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化。那么2015中央经济会议从哪些方面影响农牧企业呢?先来看看中央经济会议都有哪些决议吧。

  按照传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一般都会召开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这个会议被认为是为接下来进行的中央经济会议定下“基调”。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2月14日召开,该会议与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基本一致,释放的经济信号也基本吻合。

  本次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实。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对于农业来说,一是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要注意政策托底和民生底线。所以这两句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以后政府关于农牧企业的市场行为不会过多的干预,只在民生环节实现政策托底。换句话说,如果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能够兼顾市场规律和民生,农牧行业将会完全开放。而且按照行业发展的趋势,政府的托底政策一定会有重大变化,托底政策将会适应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就是会议中强调的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而早在会议召开前,中央就对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集聚,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收入的压力越来越重,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在重点任务上,《意见》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系统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二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三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四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五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六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七是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7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强调必须强力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建设。重点扶持粮油及其副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多层次深加工的能力,增强粮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完善粮食市场网络。继续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多元化市场结构;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社等专业协会、经济联合体等各类中介组织,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引导农民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适度进行农业粮食规模经营,把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利用中介经济组织或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收储加工,构建种养加销——从田间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同时注意让农民分享加工转化增值的“二次分红”,让农民多渠道增收。

  会议同时认为农业、粮食产业化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没有站在大农业、大粮食的角度,特别是在立法层面提出科学系统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在制定促进粮食产业化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时,应在税收、资金、项目建设规划、用地等方面提供优惠的政策措施,扶持粮食产业化发展。          

  《意见》关于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有更多、更深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未来农业种植方式将由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向大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原有的过度依赖高投入肥料的竭泽而渔的种植方式向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循环种植模式转变。未来农业补贴力度会继续加大,并推进合理的农产品定价机制,保护农业种植积极性,与此同时配套农业金融服务、担保制度及小额贷款、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帮助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土改是近几年一直重中之重,也是现代化农业方向。土地流转本质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其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中国最大特点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因此,我们预计国内推行土地流转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考虑农村人口的养老、社保及就业等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来最为明确的信号,对于农牧企业来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有可为。

(赛尔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