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需求量增加 十一月下旬猪价或将重启上涨

发布时间:2015-11-05

 

  十一国庆期间,生猪市场整体呈稳中上涨态势。河北、山东、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等多地出现0.2-0.4元/公斤的涨幅,两广部分地区猪价涨至18.0元/公斤以上。然而节日结束的最后一天,猪价开始持续下跌,一周即跌至节前未涨价时的水平。之后两周南北方猪价均呈下跌态势。


东北地区由于天气变冷及对养殖户口蹄疫的担忧,部分地区恐慌出栏,导致猪价基本跌到底部,全线跌至15.6元/公斤左右,之后屠企收猪出现难度,部分屠宰场收购价小幅提升;京津地区持续小幅下调;受京津地区下调影响,河北、山西、河南一周累计下跌0.8元/公斤左右;南方地区受北猪南运影响也开始下跌,猪价普遍降下一个台阶。

10月下旬,全国猪价跌势开始稍缓,整体以稳为主,局部小幅涨跌调整。北方猪价整体在16.0元/公斤上下震荡,南方猪价整体在16.5-17.0元/公斤附近,浙江、贵州等高价区猪价相对抗跌一些,保持在17.0元/公斤以上。南北价差缩小后,远距离生猪调运大大减少。

养殖成本下降,猪粮比持续高位

猪粮比的情况却与猪价不同。10月份以来,玉米价格一泻千里,跌势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在10月份蔓延和加速。同时,饲料原料价格也有所下滑,由于全国总养殖数量的减少,饲料企业竞争激烈,利润水平也有所下降,饲料成本的下降,直接对应着养殖成本的减少、养殖利润的增加。

据数据显示,玉米价格一个月下跌206元/吨,由于玉米价格的跌幅要高于猪价,因此出现猪价下跌,而猪粮比却并未下跌的情况,甚至还有小幅升高。从现在的猪粮比上来看,8月份猪价高峰期时猪粮比尚不到8:1,而现在猪价连跌两个月以后的猪粮比却已达到8.5:1的水平。也就是说,猪价虽然降了,但实际的养殖利润却比没降的时候还要高!!当然,这种算法只是按照当期饲料原料的价格来估算的,而实际上生猪生产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当期利润与饲料原料价格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据测算,目前生猪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也在400元左右。

十月重大事件影响

进口肉——狼来了

获悉,10月26日,装载3.032吨澳大利亚冰鲜牛肉的华航CI0054航班从澳大利亚飞抵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这是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批后首次直接进口肉类产品,标志着我国首个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内陆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正式启用,进口肉将直通郑州、漯河,随后陆续进入百姓餐桌。消息称,目前该地查验运营公司已经和双汇、众品等多家大型食品加工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业内纷纷猜测:今年二季度至2016年,又遇猪周期的上涨阶段,猪肉价格还将高位运行,势必加大国外猪肉的进口量,对国内猪肉市场的冲击不断加重。此消息一出,养猪人纷纷担忧是否下一步就是要大批量进口猪肉?如果进口猪肉此后大批量进来,那么猪价上涨是不是再无可能?

海关统计数据指出,2015年9月国内进口猪肉近74710吨,环比8月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增长83.2%;今年1-9月累计进口猪肉51.8万吨,比去年1-9月份累计量增长22.3%。从今年2月份开始,除7月份环比减少外,其他月份的猪肉进口数量均呈环比增加态势。

我国的猪肉进口市场有以下特点:1、我国猪肉价格较高;2、我国猪肉产量大、消费量大。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进口肉的市场会逐渐开放。其次,开放进口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即使完全放开进口,发达国家的总猪肉产量也不能满足全中国的消费需求。

我国的生猪养殖业有先天的劣势,但是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不同的人从中看到不同的信息,有人看到挑战,也有人看到机遇。随着进口猪肉的增加,优胜劣汰必然会出现,只是未来淘汰掉的可能是规模超小的小散,但也可能是庞然大物的规模猪场,一切只取决于养殖水平。

猪粮比预警点从6到5.5

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布公告,对2012年初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2年第9号公告)进行了修订,发布新版《调控预案》(2015年第24号公告,以下简称“预案”),旧版同时废止。

新版调控预案与旧版相比有以下不同:

(1)此次修订方案将生产盈亏平衡点以区间形式来展现。预案中提到,根据2012-2014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合理的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在5.5∶1-5.8∶1之间,基于此认定,对预警指标作出更改。在2012年版中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猪粮比约为6:1。

(2)猪价过度下跌的调控分界线由猪粮比价6:1下调至5.5:1。也就是说之前的要发布预警信息,增加地方冻肉储备的“蓝色区域”,现在变成了标示价格正常的“绿色区域”。

这意味着什么呢?但从调整值上来看,似乎是国家将允许出现的最低猪价又向下调整了。

我们来看看玉米价格,从8月中旬开始,玉米价格便开始大幅下跌,新玉米上市后跌速加剧,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玉米价格从近2.5元/公斤跌至了1.9元/公斤左右,北方玉米主产区玉米价格甚至跌至1.5元/公斤,玉米价格累计下跌幅度和同比下跌幅度均达到20%以上。业内换算,导致饲料成本同比下跌幅度达到了15%以上。那么,也就是说,若玉米价格按照2.0元/公斤来换算,只要猪价在11-17元/公斤范围内,即为绿色区间。

新调控预案对猪价调控范围的放宽,预示着国家对生猪市场的控制力度在放开,对市场的干预就会相对减少,这样将有利于市场更多地进行自身的调节。也限制稳定了生猪养殖的头均盈利水平。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不要紧盯价格!卖猪要以保证自己的养殖利润为首要条件!

十一月影响因素

供应量同比降幅收窄,环比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63亿头,环比上涨24.31%,同比下降2.13%;猪肉产量1254万吨,环比上涨23.30%,同比下降1.03%。2015年前三个季度猪肉累计产量同比下跌3.62%,从三季度开始,降幅出现收窄,预计四季度生猪产量同比降幅仍将继续收窄,2015年全年猪肉产量相比2014年将出现3.5%左右的降幅。

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703.2万头,相比上个月增加了13.53%,同比减少9%。9月份屠宰量的突然增加一部分原因是春季仔猪成活率增加造成的,但从历史上来看,一般成活率增加造成的供应增加幅度没有这么大,所以,供应增加应该主要是由于前期压栏生猪的出栏做出的贡献。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9月国内生猪存栏量较8月增长0.6%,比去年同期减少11.8%;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较8月减少0.2%,较去年同期减少15.4%。据测算,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第25个月持续下滑,降至约3854万头。母猪存栏的持续减少,对养殖户来说是个好消息,虽然这不能使当期的猪价立刻上涨,但这是对明年生猪仍处于盈利期的一个保证。

小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生猪存栏,从上图大家可以明显看出,生猪存栏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小幅提升!如果减去母猪存栏量,单看育肥猪的存栏量,环比增幅更大!大家可以算算,9月份屠宰量环比增加的同时,育肥猪存栏量也环比增加,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说育肥猪的增加量要大于出栏量!也就是说,仔猪的成活率依然和往年一样呈现季节性,现在正是一年中的供应增加期。

消费需求增加

通常来说,第四季度是一年中猪肉消费的高峰期,随着天气转凉,无论是居民消费还是食品企业备货,以及地方性地制备肉制品的习惯,都使第四季度成为猪肉消费的旺季。

目前已进入11月份,东北、华北、西北等局部地区上个月陆续已出现雨雪天气,各地气温已接近零度,甚至有地方已出现零度以下天气。我国目前肉类消费仍是以猪肉消费为主的,猪肉需求量提振在望。

大周期中的小周期

猪价大周期已逐渐为大家所认知,经历过2013-2014年长达一年半的亏损以后,大周期被拉成,此时年内小周期的波动脉络更加清晰。跟踪数据显示,我国白条肉价及生猪价格在11月份上涨的概率较小,一般上涨时间在11月下旬。

十一月行情展望

总体来看,11月的主要利好为需求有望提升。而11月的利空因素有:供应量小幅增加;实体经济疲软,消费可能低于往年预期。

目前白条肉持续走软,销量未有明显改善,屠宰企业持续观望,尚无提高屠宰量开始备货的准备,而且进口肉仍是一个未知数。养殖户因饲料原料成本持续下降,压栏成本低,再加上猪价持续下跌,同样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短期来看,11月上旬猪价上涨无望,预计猪价整体稳定或者延续小幅下跌的概率较大,局部有小幅涨跌调整。随消费情况的改善,预计到11月中下旬会逐渐启动上涨。然而,当前多数养殖户均对下旬抱有期待,提醒大家,警惕屠企在开启备货前的压价逼量,切记卖猪不可盲目跟风,要以保证自己的养殖利润为第一位!

(行情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