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猪肉消费将逐渐进入冬季传统销售旺季,加之元旦、春节等节日将相继到来,在第四季度里猪肉价格是不是能再次强势上涨?
产能深度调整猪价淡季逆袭
近3年来,由于猪价长期低迷,养猪亏损,不少中小散户退出,规模养殖场也纷纷下调产能,导致生猪存栏量持续减少;今年3月下旬以来,生猪出栏量锐减,市场供求失衡状况开始凸显,猪价触底反弹,进入上升周期,“猪周期”拐点终于到来。但进入9月份以后,虽然有中秋、国庆双节的备货效应拉动,但由于节日消费需求远不如预期,猪价没有出现大涨,反而一些地区呈现一定程度的震荡回调。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目前猪价回调,但依然在高位区间运行。而此轮猪价累计涨幅较大,是生猪产能持续调减后的结果。目前,能繁母猪已经连续24个月下滑,下降至3860万头,全国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能繁母猪存栏更远远低于农业部确定的4800万头的市场预警线。
供求缺口仍在后市高位震荡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五六月份猪价走势超出人们预期,七八月份大涨不仅透支了后市行情,而且增加了部分养殖户压栏的信心,不少人认定中秋、国庆双节猪价一定会好,将本应出栏的大猪囤于圈内,致300斤以上的压栏大猪增加,造成节前不得不集中出栏抛售,由于今年节日消费远不如预期,加剧了猪价回调幅度。
针对后期走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预计10月下旬猪价将出现止跌回涨态势。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着猪价的未来走势,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偏低,又一时难以很快恢复,必然造成猪源缺乏,补栏不足,从而影响到后期的育肥猪供应;加之,冬季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以及元旦、春节等节日的相继到来,生猪市场供应趋紧局面将更为明显,第四季度猪价高位震荡已属必然。
从供给方面看,由于养殖周期所限,从母猪补栏到对应商品猪出栏需要1年左右时间,当前能繁母猪存栏偏低,必然造成仔猪缺乏,补栏不足,育肥猪预期出栏量不会明显增加,短期内生猪供应偏紧局面难以改变。
从消费方面看,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但消费动力明显不足,替代渠道的多元化,对猪价拉动作用逐渐弱化,甚至出现“逢节必跌”的反向局面。
遵循市场规律防止大起大落
猪价在CPI中占据十分之一权重,因而常被称为通胀的“晴雨表”。现在猪肉价格上涨,人们开始担忧通胀会卷土重来。专家指出,本轮猪价上涨是前期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养殖户严重亏损后的产能大幅度调整引起的,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是市场机制合理作用的结果。未来猪价不会出现类似于2011年的暴涨行情,由此导致的通胀预期非常有限,无需过度解读和干预。
在“猪周期”始终存在的情形下,供需博弈带来的风险也如影随形。因此,要使生猪价格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一方面要保持产业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不断完善长效保障机制;另一方面,面对近年来农产品普遍过剩的现状,要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盲目跟风,这样才能尽量减缓周期性波动,防止大起大落。
(中国畜牧兽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