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行情回顾
全国生猪市场行情
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7.3元/公斤,比上月同期下跌5.7%,下跌约1.0元/公斤。月内最低价出现在月尾,最高价在月初第一周。也就是说9月份从第二周开始直线下跌,至最后一周跌势趋缓,有所稳定。
9月份整体来看呈下跌趋势,月中下跌情况最严重,最初跌价由东北开始,迅速蔓延全国,但东北跌价并不是导致全国猪价下跌的原因。东北地区猪价在9月呈现先跌后涨态势,月初外三元生猪主流成交价在17.6-18.0元/公斤,至月中多数地区跌破16.0元/公斤的价位,随着抛售减少及节假日来临,9月下旬东北地区猪价重回16.0元/公斤以上,外三主流成交价在16.6-17.0元/公斤,仍低于月初价格。
全国月中猪价加速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增加,加之天气转凉后部分地区疫病情况零散发生,加快了当地的出栏速度。
截至2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仍在18.0元/公斤以上的省份只剩贵州、浙江。
数据分析
能繁母猪再减16万头,利好本轮周期
农业部公布的2015年8月存栏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8月环比下跌0.4%,同比减少14.2%。行情宝测算,8月相比上个月能繁母猪减少约16万头。能繁母猪已连续24个月环比减少。
一般而言,能繁母猪存栏的变化决定10-12个月之后的生猪供给,母猪存栏降到底部一年以后猪价才会出现大周期的猪价转折点。母猪存栏持续下降,意味着本轮周期猪价的上升期在持续延长,从行情宝跟踪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母猪存栏底部在8-9月份,那么对应本轮猪周期价格的拐点将出现在明年9月份前后。
生猪总存栏量连续增加
全国生猪总存栏量8月份环比增加0.5%,同比减少10.4%。母猪存栏持续下降,生猪总存栏却连续两个月环比增加,这说明育肥猪存栏总量在7月和8月是逐渐增加的。育肥猪存栏总量的增加有三种可能:一是当月仔猪产量增加;二是部分当月该出栏生猪压栏未出;三是前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从猪的生理特征来看,随天气转凉,下半年母猪窝产及成活率的确会逐渐提升,而且今年仔猪价格一直处于高位,母猪的生产率也会相对有所增加,但是往前追溯4个月的话,当时能繁母猪存栏仍处于明显下降的状态,因此仔猪产量增加这个因素对8月份生猪总存量的提升带来的贡献非常小,甚至有可能是负的。那么也就是说,8月份育肥猪存栏增加很可能主要还是由于部分养殖户的压栏。
压栏会给市场带来什么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数量和重量。总的来说就是猪肉供应总量增加。这也就解释了9月份生猪出栏供应相对过剩的原因。
8月份屠宰量同比减少水平增加
农业部公布的2015年8月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显示,8月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500.3万头,环比增加0.56%,同比减少19.0%。8月份屠宰量微增符合我们月初月报的预估。
截至8月份,全年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总屠宰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2.2%,且从6月份开始,月屠宰量的同比减少水平在不断增加,母猪淘汰带来的产能减少在生猪的供应上已经开始显现。按照往年的生产规律,从8月份开始,屠宰量将会逐渐增加,至12月将会是全国的一个年内出栏高点。
消费不利,节日利好被抹掉
进入9月后,白条肉出厂价与生猪价格一起持续小幅下跌。鲜销不畅促使屠企减少采购量。猪价下调后,养殖户的相继恐慌集中出栏,给屠企造成进一步压价的空间,使猪价从9月份第二周开始直线下跌。
上个月的月报中行情宝分析屠企一般在节日或者消费高峰期前都会进行备货,因此会适当提升收购价。然而从9月份的出栏情况来看,由于需求疲软造成屠企降低屠宰量,从而使养殖户出栏增加,进而加速下跌的这个过程,使猪市形成了相对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即使节前屠企小幅提升生猪采购量,也不会带来猪价的大幅提升。而且,节日期间部分地区储备肉陆续投放市场。也就是说,今年中秋和“十一”双节的节日利好被抹掉了。
后市展望
中秋节日已过,猪价跌势不改,相比9月中趋势要平缓许多。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来看,8-9月份猪价连续震荡走低已逼出许多压栏的大猪。中秋节前的猪市不振,更是使部分对后市丧失信心的养殖户加快了出栏的速度。这意味着十一过后的一段时间,部分地区的生猪供应将会减少。随天气变冷,虽然节日未能有效刺激提升猪肉消费,但肉类消费的季节性特征仍在,春节前人们的消费还是会逐渐提升,因此,对猪价来说,未来仍有上涨的可能。
短期来看,屠企已下调屠宰量,十一后猪价仍弱势运行的可能性较大,行情宝小编提醒大家,理性看待涨跌,不要盲目赌压后市、攀高风险较大,下半年只要一直保证稳定的盈利才是最佳方案。
(行情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