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三年养鸡养鸭的过得太难太累了。”“2012年的‘速生鸡’、2013年的禽流感,到现在快三年了,整个行业都没喘过气来。”
在8月28日举行的全省家禽业发展问题研讨会上,民和、益生、凤祥、春雪、六和、绿源、诸城外贸等20家山东家禽巨头悉数到场,但是,一张嘴倒出的全是一肚子苦水。
家禽业陷围城大叫“撑不住”饲养量三年连降
家禽业下一步备受关注,图为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肉鸡分割生产线。
1 行业悲剧:“家禽业从来没这么困难过”
“尤其是从2012年‘速生鸡’事件开始,打击接二连三,就算上市公司,仍然抵不住亏损。”研讨会上,祖代肉鸡龙头、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积生直言不讳。根据益生股份2015年中报,预计公司今年1-9月份亏损2.15亿到2.35亿。
在曹积生看来,最让他担心的是当前白羽肉鸡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整个山东在全国是率先发展肉鸡产业的,而现在“出口量减少了一半,内销减少了三成。”“从2012年到现在,尤其是从去年到今天,是白羽肉鸡最困难的时期。”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许佩荣介绍说,企业饲养数量、销售价格齐跌,回款速度下降,宰杀加工量下降。
“肉鸭处于饱和状态,而肉鸡处于超饱和状态。我们今年屠杀量比去年明显减少,为每月420万只,而去年每月520万只。没办法,杀得越多,赔得越多。”山东大宝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忠宝对此也表示认同。
“现在种鸭已饱和20%,一方面前端供应量增加,另一方面后端需求量严重降低,两头挤压。”山东和康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利介绍说。
本来他们成立联盟,寄望通过行业自律、协调来减少供应,而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行业去产能,而大家都想撑一撑、扛一扛,联盟消减供应的预期一旦传播出去,大家反而上得更多了。”
2 原因探寻:产能过剩?环保压力?消费低迷信心缺失才是主因
“无论集团还是整个产业都呈现过剩状态。”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肉食事业部的赵景全表示,现在家禽饲料总体产能过剩,今年的应用率仅为40%,至于种苗更是如此,公司的鸡、鸭种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低于成本价在销售。
“其实蛋鸡的过剩也非常厉害,祖代蛋鸡产能过剩50%,父母代过剩30%。”山东爱佳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习之表示,2013年全国蛋鸡进口量为3 8万只,2014年为23万只,今年则不到12万只。尽管一直在下降,但市场却进入转型升级的洗牌期。“像蛋鸡大省河北,农户在加速退出。现在蛋鸡的人工成本比过去翻了一番,40岁以下的人基本招不到,土地等成本也在提升。”
环保红线的收紧也成为行业“痛点”。“像鸡粪、废水,现在国标要求非常严,问题是企业是在原来的环保标准上定的畜牧产品价格,现在价格没有提高,标准提高了,我们就要亏。”曹积生介绍说,仅仅在鸡粪做有机肥处理问题上,民和股份前后投了3个多亿,益生也投了1个多亿。“我们不指望在这个上面挣钱,能不赔就可以了。”“我们经过测算,全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欠账300亿。粪污问题必须治,但价格里没有粪污成本,让企业全部承担很难。”省畜牧局畜牧科技处处长李流航表示,这个问题必须提升到国家层面。
“表面看似乎有点全行业过剩,但实际是阶段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许佩荣表示,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鸡肉消费为三十公斤,而现在中国只有十几公斤。应该说低迷的消费是关键原因。
“2013年祖代肉鸡全国进口154万套,2014年进口115万套,今年将进口不到80万套,可以说去产能一直在加速,但价格为什么还是起不来?根本问题还是在消费不振。”曹积生认为,本来是高蛋白、低脂肪、安全健康代表的白羽肉鸡被无情“妖魔化”,直接导致这些年行业发展陷入怪圈。
3 未来预测:我们可能不吃鸡肉吗?持续下滑或掀报复性上涨
正是鉴于当前行业持续萎靡不振的困境,与会企业纷纷表示,如果政府不采取果断措施,那么未来鸡肉价格很可能将掀起报复性的反弹行情,这对物价安全、民生保障都将带来巨大挑战。“现在占据CPI较大比重的猪肉价格已经创了新高,鸡蛋价格也在回升,下半年是消费旺季,再加上央行连续降准降息触发的货币宽松周期,如果叠加上鸡肉价格,新一轮通胀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同时,价格长期低迷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值得注意。“企业总是要先活着再说,现在这个行情企业都不赚钱,还怎么提高质量?这对消费者也不是好事。”孟庆利提醒道。
对此,山东省畜牧协会会长张洪本表示,畜牧业马上也要迎来“十三五”规划,这其中家禽业尤其是山东作为主要产地和出口地的白羽肉鸡产业应当上升到国家层面,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来对待,这个目前非常迫切。“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养肉鸡?因为饲养家禽需要的粮食较少,同时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取更多优质廉价的动物蛋白。牛长一斤肉需要六斤料,猪需要三斤料,而肉鸡仅需一斤多料,所以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肉鸡的消费量就越大,美国、欧洲国家肉鸡的消费量占到整个肉类消费量的35%-40%。”
李流航也表示,当前禽业发展预期不清,今后目标不明,产业恢复乏力,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帮助整个行业渡过难关。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