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畜牧业发展概况
畜牧业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关乎畜产品供应、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及农牧民增收上。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在1978~1984年间为缓解城乡居民“吃肉难”问题阶段;1985~1996年为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需求阶段;1997~2006年为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阶段;2007年至今为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阶段。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国家政策强力推动畜牧业进入快速转型期及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逐步建立。畜牧业实现年产值2.7万亿,从家庭副业一跃成为我国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人均肉类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人均奶类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从肉类结构变化趋势上看,猪肉从1985年占比 85.9%下降到2013年的64.4%,降低21%;牛羊肉的比重小幅增长,从5.6%上升到12.7%;禽肉的比重稳步增长,从8.3%上升到 21.1%。规模化养殖的步伐日益加快,2012年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占39%,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为37%,蛋鸡20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重占65%。
畜牧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区域比较优势得到发挥。良种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原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扩繁场、改良站为支撑,质量检测中心为保障。遗传改良框架体系初步建成,颁布实施了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年种畜禽场数量达14262家,较2000年的6534家增长了118.3%。以地方品种为素材,成功培育了112个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满足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的消费需求。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收录地方品种资源508个。
二、2014年家禽业生产形势
1 产业基数大
家禽业有养殖场(户)4000多万个,从业人员7000万人,家禽饲养产值6900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25%。
2 集中度高
禽肉生产集中在山东、广东、江苏、广西、辽宁、河南等省,以上地区禽肉产量占全国的52.9%。禽蛋生产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等省,以上地区禽蛋产量占全国的56.8%。
3 出口优势明显
禽产品是畜产品出口中的优势产品,出口贸易量占全部畜产品的35.8%。2013年上半年的人感染h7n9事件,使家禽业遭受灭顶之灾,仅家禽养殖环节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600亿元。
2014年以来,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再次出现,家禽业的损失进一步加重,禽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家禽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从监测结果看,肉鸡存出栏量大幅下降。2014年2月,肉鸡存栏同比减少27.8%,出栏同比减少30.8%,黄羽肉鸡商品代雏鸡价格和销量分别同比下降56.9%和30.2%,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养殖场户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广东等省出现了大量销毁活禽、禽苗和提前淘汰种禽的情况。大型养殖企业和种禽企业资金链断裂,加之银行机构不愿贷款,部分企业倒闭,无法履行与养殖户签订的合同。2013年国家扶持家禽业生产,祖代种鸡的补贴政策为3亿元,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3亿元。除此之外,扶持家禽生产还要一手抓疫病防控,一手抓稳定生产,并加大宣传引导,恢复禽产品市场消费信心。
三、“十二五”时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 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
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畜禽饲料、用地、水资源等资源约束趋紧。畜牧业发展对饲粮需求的增长幅度,超过全国粮食产量平均增长速度。蛋白质饲料原料明显不足,2013年我国进口大豆6341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近80%,氨基酸进口依存度超过60%。玉米加工乙醇的用途导致2013年玉米净进口量为319万吨。肉类产量增幅明显降低,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
2 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
在全社会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升高等因素的推动下,饲料原料、人工、水电等费用呈上涨态势。
3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疫病多发,重大疫病时有发生,防疫机构不健全,防疫力量薄弱。这样的局面既影响消费量的增长,也打击养殖者的信心。
4 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畜产品安全涉及到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无小事,责任大如天。
5 现代化畜禽种业体系建设滞后
生猪、奶牛、家禽等主要畜禽良种大多依赖国外进口,自主育种能力亟待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禽育种机制尚未形成。
6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养殖总量与环境容量不匹配,农牧结合不紧密,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模式滞后。“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农业源减排纳入总量减排管理体系,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纳入问题减排约束性考核指标。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正式施行,对畜牧业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目标是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安全的畜牧业。主线是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总任务是稳步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着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草原生态安全。总抓手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总体布局如下:猪业生产重点发展东北、中原等粮食主产区,引导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蛋鸡业生产重点发展中原、东北主产区,推进蛋鸡养殖南移;肉鸡业生产稳定山东、东北等白羽肉鸡主产区,加快发展华东、华南等黄羽肉鸡主产区;奶业生产重点建设东北、内蒙古、华北、西部和大城市周边等北方主产区,加快南方产区发展、肉牛业生产加快发展冀鲁豫三省和东北三省,稳定发展西部8省区,挖掘南方草山草坡生产潜力、肉羊业生产巩固发展西部八省区,加快发展冀鲁豫三省,挖掘南方草山草坡生产潜力。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任务是构建六大体系。
1 加快推进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要从规模化到标准化到产业化。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
2 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牧草种业体系建设
定位:种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
原则:保种打基础、育种上水平、供种提质量、引种强监管。
3 加快推进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建设
原则: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加强监管、保证安全。推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现代饲料产业体系。
4 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完善预警调控机制,加大信息引导力度;推进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建立健全产销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
5 加快推进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总体措施:严格行政许可,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执行监管。
6 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
原则:保护草原生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草畜平衡、推动转移就业。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
五 、2014年畜牧业工作总体思路
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不动摇,着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障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稳定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
稳生猪,落实政策,加强指导。促牛羊,实施规划,争取政策。保家禽,加强正面宣传。
2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落实规模养殖扶持政策。实施污染防治条例。
3 加快畜禽种业建设
实施生猪等遗传改良计划,落实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发布国家级资源保护名录。
4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体系
争取金融贷款扶持,争取扩大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