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规模化智能化势必“催壮”养猪业

发布时间:2013-12-03

 

       近日,记者到河南省延津县,参观了河南省农科院“52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在当地的两家大型科技示范养猪场。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邢宝松博士告诉记者:“现在1000头母猪以下规模的只能算是中小型养猪场,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使养猪逐渐向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记者此行虽说是参观,也只能是消毒后走进养猪场的保卫室,通过电脑远程监控,实时察看养猪场内猪的生长情况。河南正大畜禽有限公司延津种猪场经理卢广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是领导来参观,也是同样的待遇,像他出来接受一次采访,要想再回到猪舍内,必须经过48小时的严格隔离。


  邢宝松告诉记者,由于防疫需要,他也很少到猪舍内观察猪生长状况,对于这样的大型养猪场,他做得更多就是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据悉,在我国一头母猪平均年可提供上市商品猪14头左右,而管理好的大型养猪场能达到20头以上。照此计算,年出栏30万头商品猪的规模化养猪场,存栏母猪要在1.5万头以上。


  邢宝松介绍说,养猪场规模化和智能化之后,会产生很多中小型养猪场所不具有的优势。一般意义上,中小型的养猪场不容易形成产业链,污水不能系统处理,基本上处于简单存放处理的状态,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上规模的养猪场,就能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大型养猪场一般都是从母猪生产一直控制到种(商品)猪出栏。在母猪产前一周,把母猪转到分娩舍,仔猪出生两周后就用专门的封闭式转群车拉到专门的育成场。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母猪和仔猪之间的垂直疫病传染,同时能够对母猪和育成猪粪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高科技的智能化养猪系统,其独立的环境控制、恒定的温湿度、大跨度的密闭猪舍形成了可控的猪舍小环境。由于采用智能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母猪的情期受胎率,因此,一个年出栏万头商品猪的猪场,理论上可以多生产出1000头以上的商品猪。


  “养猪场上规模和实现智能化之后,还便于猪场管理软件和育种软件的使用,提高育种选择强度和选择准确性,最终提高种猪质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益。”邢宝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