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河南省新野县歪子镇农民杜德建认养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母牛120头,按照合同,该公司搞好牛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200公斤左右的小牛,杜德建养6个月后再把牛卖给公司,其间牛增长的体重收入全部归自己。杜德建说:“照这样搞法,自己一年就能进入小康。”
河南省畜牧局有关负责人说:“杜德建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方式进入肉牛养殖业。作为肉牛大省,河南未来将瞄准高端市场,大力发展优质肉牛产业,开发优质高档牛肉产品,肉牛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郏县红牛“红”了
说起养红牛,郏县农民李全民说,1997年他投资建场,养17头牛、50头猪。按李全民的说法,“养猪、养牛相互扶持,养猪赔了养牛补,养牛赔了养猪补”。15年过去了,如今李全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建了屠宰场、冷库,成为郏县有名的“土专家”。
郏县姚庄乡的李书显刚养肉牛时就没李全民那么幸运了。李书显的兄长在巴基斯坦建有发电厂,赚钱后想回报家乡,2010年投资建了郏县红牛养殖场,由李书显负责管理。李书显说:“第一年赔了25万元,2012年牛价快速增长,养肉牛赚了不少钱。”看到养红牛赚钱了,李书显的兄长又追加投资1.2亿元,在郏县建了一家年屠宰3万头的加工厂,希望以此带动郏县红牛业发展。
其实,近几年郏县红牛有萎缩趋势,因而养殖户改养杂交牛。郏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群选群育”本品种选育方法,在山区、半山区的黄道乡、茨芭乡、白庙乡等乡镇建立了基础母牛1万头、种公牛30头的郏县红牛核心群。在保种区内,严禁进行导入外血杂交改良,对饲养红牛核心群的农户进行补贴,确保郏县红牛保种选育。在保种区外,畜牧部门加强对红牛的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用毛色同样是红色的法国品种利木赞牛、英国红安格斯等肉牛品种对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了郏县红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牵着黄牛奔小康
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黄池陂村富了。靠啥致富的?养肉牛。
黄池陂村是个回民聚居村,有320个养殖场(户)、95个屠宰加工专业厂(户),存栏肉牛上万头,年出栏、交易牛达4万头。
唐河县大河屯镇的张建民,在还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就在生产队养牛,如今张建民还养着两头牛,一年能挣1万元以上。据介绍,像张建民这样的肉牛散养户在南阳区有千家万户。但是,农民要想真正牵着黄牛奔小康,单纯靠散养是难以实现的,规模化养殖才能发家致富。
新野县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是全省唯一的农牧一体化产业集群。到2020年,该县将把产业集群建成全国肉牛产业的先导区和新型
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区。产业集群的核心是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认养黄牛是该公司扩大养殖规模、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该公司总经理王凤勤说:“通过这种办法,认养户一年就能达到小康,公司的养殖规模也扩大了,还稳定了牛源,提高了效益。”目前新野县已有22户农民饲养该公司的3200多头肉牛。
母牛养殖是确保牛源的基础工作,对此,南阳市和新野县共同出资对母牛养殖户给予补贴,如今南阳黄牛存栏量达150万头,始终占据河南肉牛业老大地位。
夏南牛后来居上
2007年6月,我国第一个肉牛新品种——夏南牛在泌阳县诞生了。如何迅速推广应用,省、市、县畜牧部门和地方政府绞尽脑汁。
重大突破在2012年7月,北京中恒兴业集团公司与泌阳县签订了投资21亿元的协议,以打造夏南牛牛肉品牌。根据规划,该公司将在泌阳县建4个、每个存栏2万头的肉牛育肥场,年总出栏量达12万头。同时建一家年屠宰15万头的肉牛屠宰厂和牛肉深加工项目。到2015年,泌阳县将建成以夏南牛为主的中国肉牛养殖第一大县、中国肉牛产品加工第一大县,叫响“中国第一肉牛品牌”。
武陟县探索合作养牛共赢之路
肉牛养殖投资大、成本高,很多人是有钱建了牛舍,却没钱买
牛,结果看着牛舍干瞪眼。如何突破这一难题,武陟县探索出一条合作养牛共赢的路子。
秦继勇原是武陟县粮食局副局长,2000年地方政府号召养肉牛,他筹资在家乡建了一个49头牛的育肥场。两年后他想扩大规模进行标准化养殖,于是联合另外6个人成立了武陟县富源肉牛养殖合作社,共同投资,建了一个占地30亩的标准化养殖场,设计存栏400头。
买立丰四兄弟成立合作社养牛,路子也是越走越宽。四兄弟开始是宰牛,后来在家养了5头肉牛。
养牛挣了钱,四兄弟成立了武陟县绿康养牛合作社,投资2000多万元,建了一个占地37亩的肉牛育肥场,设计存栏1000头,还投资建了一个屠宰厂。为保证牛源,该合作社给社员养的肉牛实行最低保护价,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四兄弟照单全收。因为诚信好,虽然市场价格一直上涨,但50多个会员单位每年养的3000多头牛都卖给了四兄弟。
目前,武陟县共有肉牛养殖户3351户,其中合作社35家,肉牛存栏5万多头。 李运海
“肉牛大省”如何向“肉牛强省”跨越
虽然河南是肉牛养殖大省,但牛肉产量只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13%。如何将肉牛养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肉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开发高档牛肉产品无疑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日前,笔者从河南省畜牧局了解到,根据高档牛肉生产对肉牛品种的要求,河南省规划布局了“三个产业方向、七个集中连片区域”。三个产业方向:一是以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为方向;二是以生产高档红牛肉为方向;三是以开发利用地方优良品种、生产高档特色牛
肉为方向。
七个集中连片区域,即以高档雪花牛肉为方向的牛肉生产主要规划布局在三个区域:一是三门峡、洛阳两市八县,肉牛品种以黑安格斯杂交牛为主;二是漯河市的四个县区,肉牛品种以红安格斯杂交牛为主;三是开封市的五个县,品种主要以日本和牛杂交牛为主。以高档“红牛肉”为方向的牛肉生产主要规划布局在一个区域:即以科尔沁南阳牛业有限公司为主体,辐射南阳新野等县,肉牛品种以皮埃蒙特杂交牛为主。以高档地方特色牛肉为方向的肉牛生产主要规划布局在三个区域:一是以南阳牛开发为主的邓州市、唐河县等六个县市;二是以郏县红牛开发为主的鲁山县、郏县等三个县;三是以夏南牛开发为主的泌阳县等。
优质高档牛肉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河南省的目标是“两年出产品,五年出品牌,十年成体系”,力争在10年内,培育出高档牛肉生产专用种群,打造5家~6家年屠宰加工10万头以上的优质高档牛肉龙头企业,实现全省由“肉牛大省”向“肉牛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