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海南:散养黑猪引入标准化养殖模式

发布时间:2012-11-13

 

        海南黑猪肉具有皮薄、肉嫩、味香等特点,在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及周边地区市场供不应求,农户及养殖场对海南黑猪种猪的需求也逐年增长。屯昌黑猪已打入北京市场,定安黑猪受到岛内外不少人的喜爱,海口市、澄迈县等地黑猪养殖也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散养居多,没有形成标准化养殖模式,一直没有形成品牌。近日笔者从海口市某专业合作社了解到,他们将与有关企业联合打造海南标准化农家黑猪项目,年底前出栏生猪在海口市场推出。

  散养质量难保证

  走进海南省的大小农贸市场和超市,常常发现在黑猪肉摊前有很多购买者。这种消费习惯已形成多年,在多数人看来,黑猪肉价格虽然高于白猪肉,但由于口感好而更受欢迎。

   海口市某合作社理事长罗永松认为,市民所称的白猪肉和黑猪确实有差别。白猪有时生长周期只需4个月~5个月,黑猪生长可能需要10个月~12个月,瘦肉率也低些。在饲养方式上,黑猪主要吃豆粕、玉米、瓜蔓、花生为主的粗粮。海南黑猪具有耐粗食、抗病力强、肌间脂肪高及风味好的特点,所以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目前海南黑猪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早在2009年,屯昌黑猪肉就打入北京市场,当年每头黑猪扣去200元运费和10%的损耗,实际销售收入比在岛内高出150元。当时在北京零售屯昌黑猪肉时,打出“来自海南无疫区的传统黑猪肉”招牌,排骨每斤卖到34元,比北京当地黑猪价格还高。但笔者了解到,海南绝大多数黑猪都为散养,养殖出来的黑猪个头大小不一,质量安全也无法保证。有的农户看到市场行情好,会增加饲养量,偏要将黑猪养到300斤才卖。另一方面不少农户因为资金有限,用料不足,本已足月上市,但黑猪的个体小、偏瘦,无法上市销售。这些现象表明,海南散养黑猪亟须引入标准化养殖模式。

  合作社推出标准化模式

  “由于饲养方法落后、生产期长、比较效益差等原因,海南黑猪不仅规模上不去,没有形成产业化,而且出现品种退化现象。”罗永松说,与此同时,市民在选购黑猪时,也面临着千家万户散养质量验证难保的难题。此次签约的海南标准化农家黑猪项目,以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实施者,由一家种猪育种公司、一家牧业有限公司、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及海南家庭标准化养猪模式推广项目方组成合作社,共同打造海南黑猪品牌产品。

  据介绍,该项目拟引入的黑大帅三元黑猪母本,既有海南本地养殖的品种血统,又具有体型好、瘦肉型种猪基因。合作方的牧业有限公司负责养殖黑猪专业营养配方的制作、喂养方法的指导,保证原料的安全。农业科技110服务站负责养殖黑猪全程技术指导,确保黑猪的质量。海南家庭标准化养猪模式推广项目方负责建养殖基地。合作社确保从源头抓起,从母猪开始,下崽、养殖、屠宰、运输到市场销售,给每一头猪办理“猪民身份证”,统一猪苗、饲料、防疫、收购、销售,建立完整的食品追溯体系。

  目前合作社已与海口市的灵山、大致坡、三门坡等镇近500户养殖户签订协议,计划选择138家,每家年出栏黑猪约600头。合作社将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帮助农民增收。目前该合作社正争取市商务、农业等部门支持,计划年内在海口的40多家农贸市场、超市设立销售摊位或专柜,明年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