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青海:生态畜牧业建设覆盖全省883个纯牧业村

发布时间:2012-08-30

 

        日趋成熟的生态畜牧业建设,给青海畜牧业带来了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治理、牧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等一系列显著变化。记者近日从省农牧厅获悉,目前我省已在牧区883个纯牧业村组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了生态畜牧业建设对纯牧业村的全部覆盖。

  通过4年的试点、示范和全面推广,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第一阶段任务提前完成,全省883个纯牧业村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共入社牧户11.46万户,占883个村牧户总数的62.97%;流转草场1.95亿亩,占883个村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50.91%;整合牲畜837.5万头(只),占883个村牲畜总数的55.77%。

  几年来,以股份制、联户制为主体,以大户制、代牧制为补充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呈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坚持以牲畜和草场作价入股、牲畜按类组群、草场划区轮牧、劳动力按技能务工、收益按股分红的“梅陇模式”为推广重点,形成了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股份制发展模式,成为引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标杆。

  近年来,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减畜不减收”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以草定畜,加快调整畜群结构,加大非生产畜淘汰力度,着力减少草场载畜量,使超载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同时组织开展人工草地建设和牛羊养殖小区建设,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极大地减轻了天然草场承载压力。同时,生态畜牧业建设与游牧民定居工程相结合,引导牧民转移到城镇、交通沿线建房定居,牧民生活质量大为提高。以立足资源特点和实际,引导富余劳动力发展二三产业,牧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据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既挖掘了畜牧业生产潜力,还促进了二三产业稳步发展,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1年,30个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和25个运行较好的建设村,人均实现纯收入5282元,较全省牧民人均纯收入高1003.2元,其中牧业收入4396元、较上年增加510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3.2%;二三产业收入886元、较上年增加560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6.8%